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引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18页
    1.1 概念界定第14-15页
        1.1.1 问题行为的概念第14页
        1.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第14-15页
        1.1.3 师生关系的概念第15页
    1.2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2.1 遗传与个性差异第15页
        1.2.2 家庭环境第15页
        1.2.3 学校环境第15-16页
        1.2.4 社会环境第16页
    1.3 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第16-18页
        1.3.1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第16页
        1.3.2 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第16-17页
        1.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师生关系的关系第17-18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第18-20页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第18页
    2.2 研究目的第18页
    2.3 研究意义第18页
        2.3.1 理论意义第18页
        2.3.2 实践意义第18页
    2.4 研究假设第18-20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0-22页
    3.1 被试第20页
    3.2 研究工具第20-21页
    3.3 研究程序第21页
    3.4 数据处理第21页
    3.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21-22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2-31页
    4.1 现状分析第22-26页
        4.1.1 初中生问题行为现状分析第22-23页
        4.1.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分析第23-24页
        4.1.3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第24-26页
    4.2 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关系第26-28页
        4.2.1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关系第26-27页
        4.2.2 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关系第27页
        4.2.3 父、母教养方式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关系第27-28页
    4.3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第28-31页
        4.3.1 母亲拒绝和反抗倾向:师生关系的支持性的调节作用第28-29页
        4.3.2 母亲拒绝和没有学习热情:师生关系的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第29页
        4.3.3 父亲过度保护和反抗倾向:师生关系满意度的调节作用第29-31页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第31-36页
    5.1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第31页
        5.1.1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检出率第31页
        5.1.2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第31页
    5.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分析第31-33页
        5.2.1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差异第31-32页
        5.2.2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第32页
        5.2.3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第32页
        5.2.4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学校地区差异第32-33页
    5.3 初中生师生关系现状分析第33页
        5.3.1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第33页
        5.3.2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第33页
        5.3.3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学校地区差异第33页
    5.4 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关系分析第33-35页
        5.4.1 父母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第33-34页
        5.4.2 师生关系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第34页
        5.4.3 父母教养方式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第34-35页
    5.5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与问题行为: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的分析第35-3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36-39页
    6.1 研究结论第36页
    6.2 研究建议第36-37页
        6.2.1 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第36-37页
        6.2.2 改善师生关系第37页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致谢第43-4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生感恩对亲社会的影响
下一篇:恐惧管理的双重防御模型:亲密关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