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管理的双重防御模型:亲密关系的作用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恐惧管理理论的起源 | 第11页 |
1.2 恐惧管理理论的基本假设 | 第11-12页 |
1.2.1 焦虑缓冲器假设 | 第11-12页 |
1.2.2 死亡凸显假设 | 第12页 |
1.3 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3.1 恐惧管理的阶段: 双重防御模型 | 第12-16页 |
1.3.2 自尊与文化世界观的防御作用 | 第16-17页 |
1.3.3 亲密关系的防御作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1-25页 |
2.1 以往研究不足 | 第21-23页 |
2.1.1 亲密关系作为新机制探索需进一步规范 | 第21页 |
2.1.2 死亡信息呈现与观测方法需进一步严谨 | 第21-22页 |
2.1.3 理论适用性需进一步明确 | 第22-23页 |
2.2 拟研究问题 | 第23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2.3.2 现实意义 | 第23-24页 |
2.4 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研究一亲密关系对近端防御的影响 | 第25-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3.3.1 被试 | 第25页 |
3.3.2 工具 | 第25-26页 |
3.3.3 程序设计 | 第26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3.5 实验结果 | 第27页 |
3.6 讨论 | 第27-28页 |
3.7 结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研究二亲密关系对远端防御的影响 | 第29-33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29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4.3.1 被试 | 第29页 |
4.3.2 工具 | 第29-30页 |
4.3.3 程序设计 | 第30-31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4.6 讨论 | 第32页 |
4.7 结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第33-3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5页 |
6.1 结论 | 第34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附录 | 第42-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