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10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6页 |
|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6-7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7-8页 |
| (五)语料的收集与提取 | 第8-10页 |
| 1.语料的来源和范围 | 第8页 |
| 2.语料的提取和处理 | 第8-10页 |
| 一、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 (一)中介语与偏误分析理论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二)对外汉语实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三)中亚及俄罗斯留学生学汉语实词偏误分析综述 | 第14-16页 |
| (四)作文中的实词偏误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 二、中亚、俄罗斯留学生作文中的常见实词偏误类型及其分析 | 第17-43页 |
| (一)名词类偏误 | 第17-25页 |
| 1.理性意义使用偏误 | 第17-18页 |
| 2.色彩意义使用偏误 | 第18-20页 |
| 3.语法义使用偏误 | 第20-21页 |
| 4.其他使用偏误 | 第21-25页 |
| (二)动词类偏误 | 第25-34页 |
| 1.色彩意义使用偏误 | 第25-26页 |
| 2.语法义使用偏误 | 第26-29页 |
| 3.其他使用偏误 | 第29-34页 |
| (三)形容词类偏误 | 第34-37页 |
| 1.理性意义使用偏误 | 第34-35页 |
| 2.形名搭配不当 | 第35-37页 |
| (四)副词类偏误 | 第37-38页 |
| 1.形副混淆 | 第37页 |
| 2.副词误用为动词 | 第37页 |
| 3.副动搭配不当 | 第37-38页 |
| (五)数词类偏误 | 第38-39页 |
| (六)量词类偏误 | 第39-41页 |
| 1.名词误用为量词 | 第39页 |
| 2.量名搭配不当 | 第39-40页 |
| 3.量词泛化偏误 | 第40-41页 |
| (七)代词类偏误 | 第41-42页 |
| 1.人称用错 | 第41页 |
| 2.疑问代词与指示代词混淆 | 第41-42页 |
| (八)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三、常见实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43-50页 |
| (一)语际负迁移 | 第43页 |
| (二)语内迁移 | 第43-47页 |
| 1.过度泛化 | 第44-45页 |
| 2.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完整 | 第45-47页 |
| (三)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际策略 | 第47-48页 |
| 1.回避 | 第47-48页 |
| 2.选择已掌握的词语代替当用词 | 第48页 |
| 3.简化目的语系统 | 第48页 |
| (四)教师的因素 | 第48-49页 |
| (五)学生自身因素 | 第49-50页 |
| 四、针对作文中常见实词偏误的教学策略 | 第50-52页 |
| (一)采用对比教学 | 第50页 |
| (二)着力解决重点、难点 | 第50-51页 |
| (三)中级高级各有所侧重 | 第51-52页 |
| 五、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1:新疆大学中亚、俄罗斯留学生作文中的偏误语例 | 第56-63页 |
| 附录2:新疆大学中亚、俄罗斯留学生作文10篇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