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9页 |
第二章 综述 | 第9-17页 |
第一节 汉字的功能和性质 | 第9-11页 |
一、汉字的功能 | 第9页 |
二、汉字的性质 | 第9-11页 |
三、汉字的特点 | 第11页 |
第二节 汉字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 第11-14页 |
一、汉字教学的地位 | 第11-12页 |
二、汉字教学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三、汉字教学的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将汉字的文化因素融入汉字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一、把汉字的文化因素融入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二、将汉字的文化因素融入汉字教学的意义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影响汉字教学的主要汉字文化因素类别 | 第17-47页 |
第一节 农业文化在汉字中的体现 | 第17-24页 |
一、概述 | 第17页 |
二、典型汉字及字型分析 | 第17-23页 |
三、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宗法制度与王权统治 | 第24-31页 |
一、概述 | 第24页 |
二、典型汉字及字型分析 | 第24-31页 |
三、小结 | 第31页 |
第三节 两性文化及婚姻家庭观念 | 第31-36页 |
一、概述 | 第31页 |
二、典型汉字及字型分析 | 第31-36页 |
三、小结 | 第36页 |
第四节 饮食起居文化在汉字中的体现 | 第36-42页 |
一、概述 | 第36页 |
二、典型汉字及字型分析 | 第36-42页 |
三、小结 | 第42页 |
第五节 数字体现的汉字文化因素 | 第42-45页 |
一、概述 | 第42-43页 |
二、典型汉字及字型分析 | 第43-45页 |
三、小结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如何将汉字文化因素融入汉字教学 | 第47-54页 |
第一节 普遍使用的汉字教学技巧 | 第47-48页 |
一、字源法 | 第47页 |
二、字根法 | 第47页 |
三、部件分析法 | 第47页 |
四、比较法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以形体结构为突破口 | 第48-49页 |
一、根据字形讲字义,有利于理解字的本义 | 第48页 |
二、有助于纠正学生的错别字 | 第48-49页 |
三、给学生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 | 第49页 |
第三节 重现繁体字 | 第49-50页 |
一、重现繁体字,有以下几个优点 | 第49-50页 |
二、重现繁体字,应注意几个问题 | 第50页 |
第四节 延伸深层文化 | 第50-51页 |
一、延伸深层文化的“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 第51页 |
二、延伸深层文化,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 第51页 |
第五节 以点带面 掌握规律 | 第51-52页 |
第六节 与其他汉字教学技巧的关系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