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趋向补语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一、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 | 第8-9页 |
二、趋向补语和其他语言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的对比研究 | 第9页 |
三、趋向补语应用于教学的研究 | 第9-11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一、对比语言学理论 | 第11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汉语趋向补语的本体情况 | 第13-27页 |
第一节 “来”、“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13-15页 |
一、“来”、“去”做趋向补语时的基本趋向意义 | 第14页 |
二、“来”、“去”做趋向补语时的的引申趋向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上”“下”“上来”“下去”及“上去”“下来”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15-20页 |
一、“上”、“下”做趋向补语时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15-17页 |
二、“上来”、“下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17-19页 |
三、“下来”、“上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进”“出”“进来”“出去”及“进去”“出来”的基本趋向意义及引申趋向意义 | 第20-21页 |
一、“进”“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义 | 第20-21页 |
第四节 “起”及“起来”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义 | 第21-23页 |
一、“起”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21-22页 |
二、“起来”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五节 “过”“过来”及“过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义 | 第23-25页 |
一、“过”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义 | 第23-24页 |
二、“过来”、“过去”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趋向意义 | 第24-25页 |
第六节 “回”“回来”“回去”的基本趋向意义 | 第25-26页 |
第七节 “开”的基本趋向意义和引申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在俄语中相对应的表现形式 | 第27-34页 |
第一节 表示空间意义的俄语前缀和汉语简单趋向补语基本义对比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汉语趋向补语引申义和表示空间意义的俄语前缀对比 | 第29-34页 |
第三章 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难点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问题 | 第34-40页 |
一、“来、去”作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问题 | 第34-35页 |
二、复合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问题 | 第35-40页 |
第四章 对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教学对策 | 第40-48页 |
第一节 “来”“去”两个趋向补语及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策略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对汉语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41-45页 |
一、“来”“去”做趋向补语时和宾语的位置问题的教学 | 第42-43页 |
二、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的教学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充分发挥正迁移 | 第45-46页 |
第四节 关于趋向补语的引申义在教学方面的想法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