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美日留学生声调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对外汉语声调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对外汉语声调研究 | 第10-11页 |
2.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 声调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一)偏误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二)声调偏误描写 | 第16-19页 |
1.声调偏误的共性描写 | 第16-17页 |
2.声调偏误的个性描写 | 第17-19页 |
二 美日留学生声调偏误抽样调查 | 第19-27页 |
(一)问卷设计和步骤 | 第19-20页 |
1.调查对象 | 第19页 |
2.调查内容 | 第19页 |
3.测试材料 | 第19页 |
4.测试步骤 | 第19-20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第20-27页 |
1.基本信息问卷调差分析 | 第20-21页 |
2.听辨与朗读测试分析 | 第21-27页 |
(1)单音节词偏误情况 | 第21-23页 |
(2)双音节词偏误情况 | 第23-27页 |
三 美日留学生声调偏误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目的语的干扰 | 第27-28页 |
(二)母语的负迁移 | 第28-29页 |
(三)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29-30页 |
四 汉语国际教学声调教学的建议 | 第30-34页 |
(一)注重“过度”练习 | 第30-31页 |
(二)增强目的语交流 | 第31页 |
(三)强调语流模式的运用 | 第31-32页 |
(四)重视语感教学的强化 | 第32页 |
(五)在汉外对比中进行声调教学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一:基本信息问卷调查 | 第37-39页 |
附录二:听辨与朗读测试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