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拮抗高水分玉米霉变菌株的筛选及其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缩略词表第5-6页
目录第6-8页
文献综述第8-22页
 1. 玉米概述第8-11页
   ·玉米的种植、分布及产量第8-9页
   ·玉米的用途第9-11页
     ·玉米的食用价值第9页
     ·玉米的饲用价值第9-10页
     ·玉米的工业加工价值第10-11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玉米霉变和损失研究现状第11-12页
   ·防霉技术研究现状第12页
   ·生物防治研究现状第12-18页
     ·生物防治拮抗机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生防措施研究现状第15-16页
     ·拮抗菌的应用与前景第16-18页
 3. 基础研究方法第18-22页
   ·菌株的筛选方法第18页
   ·菌株的鉴定方法第18-20页
   ·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第20页
   ·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方法第20-22页
1. 前言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2页
   ·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样品来源第23页
     ·供试菌株第23页
     ·培养基第23页
     ·主要试剂第23-24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4页
   ·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第24-27页
     ·菌株的分离、纯化第24页
     ·指示菌的活化第24页
     ·发酵液的制备第24页
     ·拮抗菌株的筛选第24-25页
     ·形态学特征第25页
     ·生理生化特征第25页
     ·Biolog 法鉴定第25-27页
     ·16S rDNA 分子生物学法第27页
   ·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第27-29页
     ·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确定第27页
     ·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27-29页
   ·抗菌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第29-30页
     ·抗菌活性物质提纯第29-30页
     ·活性物质分子量的测定第30页
     ·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第30页
   ·抗菌物质抑菌谱及其部分性质的测定第30-32页
     ·指示菌的活化第30页
     ·活性物质抑菌谱测定第30页
     ·活性物对温度的稳定性第30页
     ·活性物对 pH 的稳定性第30-31页
     ·活性物对紫外光的稳定性第31页
     ·活性物质对光的稳定性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7页
   ·菌株分离、纯化结果第32页
   ·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结果第32页
   ·拮抗菌株 A-1 的鉴定结果第32-36页
     ·菌株 A-1 的形态特征第32-33页
     ·A-1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第33页
     ·Biolog 鉴定结果第33-34页
     ·16S rDNA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34-36页
   ·活性物质分离结果第36-41页
     ·抗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确定结果第36-37页
     ·硫酸铵沉淀第37页
     ·柱层析结果第37-39页
     ·全波长扫描结果第39-40页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结果第40-41页
   ·抗菌活性物质结构测定结果第41-43页
     ·活性物质分子量的测定结果第41页
     ·抗菌活性物质结构测定结果第41-43页
   ·抗菌活性物抑菌谱及 MIC 的测定结果第43-44页
   ·抗菌活性物的部分理化性质第44-47页
     ·活性物对温度的稳定性第44页
     ·活性物对 pH 的影响第44-45页
     ·活性物对紫外光的稳定性第45-46页
     ·活性物对光照的稳定性第46-47页
4. 讨论第47-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介第62-63页
导师简介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牦牛骨与秦川牛骨挥发性化合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下一篇:民勤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