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链球菌ST1产胞外多糖条件优化及特性研究
| 前言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影响乳酸菌胞外多糖合成的因素 | 第14-1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4页 |
| ·pH的影响 | 第14页 |
| ·碳源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氮源的影响 | 第15页 |
| ·发酵时间的影响 | 第15页 |
| ·EPS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15-18页 |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6页 |
| ·多糖的定量化 | 第16页 |
| ·多糖的多样性 | 第16-17页 |
| ·EPS的鉴定 | 第17-18页 |
| ·EPS的构效关系 | 第18页 |
| ·乳酸菌EPS的生理功能 | 第18-20页 |
| ·噬菌体抵抗性 | 第18-19页 |
| ·流变学特性 | 第19页 |
| ·抗癌的作用 | 第19-20页 |
| ·产EPS的乳酸菌的应用 | 第20-21页 |
| ·发酵乳中的应用 | 第20页 |
| ·在Mozzarella干酪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 ·高产胞外多糖嗜热链球菌ST1的应用 | 第21-22页 |
| 第2章 嗜热链球菌产胞外多糖ST1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2-32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 ·菌种的活化及传代 | 第24页 |
| ·菌数测定 | 第24页 |
| ·发酵培养 | 第24-25页 |
| ·发酵产物胞外多糖分离纯化 | 第25页 |
| ·胞外多糖产量测定 | 第25页 |
|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多糖测定标准曲线图绘制 | 第26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碳源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乳清浓缩蛋白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3章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分析 | 第32-38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2-33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3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3页 |
| ·分子量测定 | 第33-34页 |
| ·单糖组成分析 | 第34页 |
|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 ·多糖分子量标准曲线 | 第35页 |
| ·多糖溶液洗脱曲线 | 第35-36页 |
| ·单糖组成分析图谱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胞外多糖的流变学特性研究 | 第38-47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38-39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 ·ST1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9页 |
| ·不同多糖浓度的溶液流变学特性分析 | 第39页 |
| ·温度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剪切时间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pH值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多糖对脱脂乳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 ·不同多糖浓度的溶液流变学特性分析 | 第40-41页 |
| ·温度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剪切时间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2页 |
| ·pH值对多糖溶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多糖对脱脂乳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多糖溶液小振幅振荡剪切试验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嗜热链球菌ST1对发酵乳特性的影响 | 第47-55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47-48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仪器 | 第47-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48页 |
| ·嗜热链球菌ST1的形态特征观察 | 第48页 |
| ·发酵乳表观粘度的测定 | 第48页 |
| ·发酵乳酸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 ·取样 | 第4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发酵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50-54页 |
| ·嗜热链球菌ST1的形态特征 | 第50页 |
| ·发酵条件对发酵乳的影响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7页 |
| 全文创新点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