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汉英语关于味觉词的界定与阐释 | 第11-22页 |
一、 汉英味觉词的界定及分类 | 第11-13页 |
二、 汉英味觉词的相关阐释 | 第13-22页 |
(一) 酸(sour) | 第13-15页 |
(二) 甜(sweet) | 第15-17页 |
(三) 苦(bitter) | 第17-20页 |
(四) 辣(hot/spicy) | 第20-21页 |
(五) 咸(salty)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汉英语味觉词的对比研究 | 第22-30页 |
一、 汉语的“酸”与英语的“SOUR” | 第22-24页 |
二、 汉语的“甜”与英语的“SWEET” | 第24-26页 |
三、 汉语中的“苦”与英语中的“BITTER” | 第26-27页 |
四、 汉语的“辣”与英语的“SPICY”/“HOT” | 第27-29页 |
五、 汉语的“咸”与英语的“SALTY”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汉英语味觉词的隐喻类型 | 第30-41页 |
一、 汉语的“酸”与英语的“SOUR” | 第31-33页 |
(一) “酸”的隐喻类型 | 第31-32页 |
(二) “sour”的隐喻类型 | 第32-33页 |
二、 汉语的“甜”与英语的“SWEET” | 第33-36页 |
(一) “甜”的隐喻类型 | 第33-34页 |
(二) “sweet”的隐喻类型 | 第34-36页 |
三、 汉语的“苦”与英语的“BITTER” | 第36-38页 |
(一) “苦”的隐喻类型 | 第36-37页 |
(二) “bitter”的隐喻类型 | 第37-38页 |
四、 汉语的“辣”和英语的“HOT/SPICY” | 第38-40页 |
(一) “辣”的隐喻类型 | 第38页 |
(二) “hot/spicy”的隐喻类型 | 第38-40页 |
五、 汉语的“咸”与英语的“SALTY”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词汉英味觉的使用偏误及分析 | 第41-45页 |
一、 英美学生使用汉语味觉词的偏误类型 | 第41-43页 |
二、 中国学生使用英语味觉词的偏误类型 | 第43-44页 |
三、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44-45页 |
(一) 母语的负迁移 | 第44页 |
(二)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44页 |
(三) 学习策略不当 | 第44页 |
(四) 教学策略不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对英汉语教学中味觉词的教学策略 | 第45-51页 |
一、 味觉词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 第45页 |
二、 味觉词的教学策略 | 第45-48页 |
(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 第45-46页 |
(二) 教学步骤 | 第46-48页 |
(三) 教学方法 | 第48页 |
三、 教学建议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