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1.1 鲫鱼简介 | 第10页 |
1.2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生物活性肽的来源 | 第10-11页 |
1.2.2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 第11-13页 |
1.2.3 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1.2.4 鲫鱼生物活性肽的研究 | 第14页 |
1.3 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3.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第14-15页 |
1.3.2 ACE对血压的调节机制 | 第15-16页 |
1.3.3 ACE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多肽口服液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4.1 多肽口服液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4.2 微波灭菌在口服液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1.5.2 研究的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8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原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0-21页 |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8页 |
2.2.1 鲫鱼基本成分分析 | 第22-24页 |
2.2.2 鲫鱼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24-25页 |
2.2.3 蛋白质含量测定:Bradford检测方法 | 第25页 |
2.2.4 SDS-PAGE电泳 | 第25-26页 |
2.2.5 酶活力的测定-福林法 | 第26-27页 |
2.2.6 蛋白酶的筛选 | 第27-28页 |
2.2.7 水解度的测定 | 第28页 |
2.2.8 肽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9 鲫鱼酶解单因素试验 | 第29页 |
2.2.10 鲫鱼酶解正交实验 | 第29-30页 |
2.2.11 葡聚糖凝胶层析法纯化多肽 | 第30-31页 |
2.2.12 Trincine-SDS-PAGE电泳鉴定多肽分子量 | 第31-32页 |
2.2.13 ACE抑制率的测定 | 第32-33页 |
2.2.14 鲫鱼多肽口服液加工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2.2.15 鲫鱼酶解液脱腥脱苦研究 | 第34-35页 |
2.2.16 稳定剂的选择 | 第35-36页 |
2.2.17 鲫鱼多肽口服液配方研究 | 第36-37页 |
2.2.18 鲫鱼多肽口服液质量指标测定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6页 |
3.1 鲫鱼肉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38页 |
3.2 鲫鱼天然蛋白的提取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40页 |
3.2.1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曲线 | 第38页 |
3.2.2 四种蛋白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比较 | 第38-39页 |
3.2.3 四种蛋白提取方法的电泳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3.2.4 四种方法提取制得蛋白的ACE抑制率分析 | 第40页 |
3.3 鲫鱼酶解实验结果 | 第40-48页 |
3.3.1 L-酪氨酸标准曲线 | 第40页 |
3.3.2 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3.3.3 蛋白酶的筛选实验 | 第41-42页 |
3.3.4 鲫鱼酶解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42-45页 |
3.3.5 鲫鱼酶解的水解度正交试验结果 | 第45-46页 |
3.3.6 鲫鱼酶解肽含量的正交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3.3.7 鲫鱼酶解正交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3.4 鲫鱼酶解多肽的初步纯化结果 | 第48-51页 |
3.4.1 酶解液的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 | 第48-49页 |
3.4.2 葡聚糖凝胶层析结果分析 | 第49页 |
3.4.3 P1、P2的Tricine-SDS-PAGE电泳结果 | 第49-51页 |
3.5 鲫鱼酶解多肽的ACE抑制活性研究 | 第51-52页 |
3.5.1 鲫鱼酶解液与P1、P2的ACE抑制活性比较 | 第51页 |
3.5.2 组分2(P2)IC_(50)值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3.6 鲫鱼酶解多肽口服液的工艺研究结果 | 第52-56页 |
3.6.1 酶解液脱腥脱苦研究结果 | 第52-53页 |
3.6.2 稳定剂的选择 | 第53页 |
3.6.3 鲫鱼酶解多肽口服液配方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3.6.4 鲫鱼酶解多肽口服液质量指标测定结果 | 第54-56页 |
4 结论 | 第56-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8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