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8-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9-12页 |
第2章 移动网格化监测需求研究 | 第12-16页 |
2.1 天津市无线电监测网整体简介 | 第12页 |
2.2 天津市无线电监测面临的挑战与瓶颈 | 第12-13页 |
2.3 天津市建设移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的可行性研究 | 第13-14页 |
2.3.1 实现更广域的监测覆盖 | 第13页 |
2.3.2 实现空域连续和场强覆盖测量 | 第13-14页 |
2.3.3 移动网格化监测与固定网格化监测优势互补 | 第14页 |
2.4 天津市建设移动网格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的总体目标 | 第14-16页 |
第3章 固定网格化监测技术特点 | 第16-28页 |
3.1 网格化监测系统简介 | 第16-17页 |
3.2 时间差定位法(TDOA) | 第17-21页 |
3.2.1 时间差定位法定位原理 | 第17-18页 |
3.2.2 互相关算法 | 第18-20页 |
3.2.3 信号源位置假象判别 | 第20-21页 |
3.3 自动频谱监测 | 第21-25页 |
3.3.1 噪底测量 | 第21-22页 |
3.3.2 自动探测 | 第22-25页 |
3.4 网格化监测传感器 | 第25-26页 |
3.5 固定网格化监测网预期的局限性 | 第26-28页 |
第4章 移动网格化系统构建 | 第28-42页 |
4.1 移动网格化监测网整体结构 | 第28-29页 |
4.2 移动网格化监测网核心硬件 | 第29-34页 |
4.2.1 频谱带宽和解调带宽分离 | 第29-31页 |
4.2.2 多通道的窄带信号处理 | 第31-32页 |
4.2.3 中频信号采集 | 第32-33页 |
4.2.4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采样精度 | 第33-34页 |
4.3 移动网格化系统设计 | 第34-37页 |
4.3.1 自适应结构设计 | 第34页 |
4.3.2 网络数据压缩技术与噪声自适应判决 | 第34-35页 |
4.3.3 数字荧光谱技术 | 第35-36页 |
4.3.4 频谱地图技术 | 第36-37页 |
4.4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37-40页 |
4.4.1 元器件的选择与控制 | 第37页 |
4.4.2 降额设计与热设计 | 第37-38页 |
4.4.3 电磁兼容设计 | 第38-39页 |
4.4.4 容差分析与防护设计 | 第39-40页 |
4.5 总体建设原则 | 第40-42页 |
第5章 无线电频谱态势监测与分析 | 第42-58页 |
5.1 场强覆盖计算和测量 | 第42-46页 |
5.1.1 场强覆盖计算 | 第42-45页 |
5.1.2 场强覆盖测量 | 第45-46页 |
5.2 时域监测连续性及公交线路选择 | 第46-47页 |
5.2.1 时域监测连续性 | 第46-47页 |
5.2.2 公交线路选择 | 第47页 |
5.3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号定位能力 | 第47-48页 |
5.3.1 监测数据采集与集中汇聚上传 | 第47-48页 |
5.3.2 信号定位能力 | 第48页 |
5.4 移动网格化设备管理 | 第48-49页 |
5.5 移动网格化监测网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49-5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8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