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灵芝的传统应用 | 第11页 |
1.2 灵芝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灵芝的活性成分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灵芝多糖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灵芝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14页 |
1.2.4 灵芝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 | 第14-17页 |
1.3 松杉灵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松杉灵芝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19-33页 |
2.1 仪器与材料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2.1 松杉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流程 | 第20页 |
2.2.2 松杉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2.2.3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 | 第21页 |
2.2.4 Folin—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 第21-22页 |
2.2.5 蛋白多糖GTW的紫外光谱测定 | 第22页 |
2.2.6 蛋白多糖GTW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第22页 |
2.2.7 蛋白多糖GTW和GTWa的相对分子量测定 | 第22-23页 |
2.2.8 GTW的单糖组成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2.3.1 松杉灵芝粗多糖GT的提取 | 第24页 |
2.3.2 蛋白多糖GT的分离纯化 | 第24-25页 |
2.3.3 苯酚—硫酸法测定葡萄糖标准曲线及松杉灵芝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4 Folin—酚法测定蛋白标准曲线及松杉灵芝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5 GTW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3.6 GTW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2.3.7 蛋白多糖GTW和GTWa的分子量测定图谱 | 第28-30页 |
2.3.8 GTW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30-31页 |
2.4 讨论 | 第31-33页 |
第3章 松杉灵芝多糖的保肝活性筛选 | 第33-41页 |
前言 | 第33页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2.1 酒精对HepG2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3.2.2 GTW对HepG2细胞的处理及酒精损伤 | 第34页 |
3.2.3 MTT法测定GTW对损伤的HepG2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4 肝损伤生化指标AST、MDA、ALT及SOD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3.2.5 DAPI细胞凋亡形态学染色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3.1 酒精对HepG2细胞损伤模型的确立 | 第35-37页 |
3.3.2 GTW对损伤的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37页 |
3.3.3 不同浓度的GTW对HepG2细胞上清液中的AST、MDA、ALT及SOD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DAPI细胞凋亡形态学染色结果 | 第38-40页 |
3.4 讨论 | 第40-41页 |
第4章 松杉灵芝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 | 第41-47页 |
前言 | 第41页 |
4.1 仪器与材料 | 第41-4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4.2.1 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培养及给药处理 | 第43页 |
4.2.2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第43页 |
4.2.3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3-44页 |
4.2.4 配胶 | 第44页 |
4.2.5 Western blot实验 | 第44-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页 |
4.4 讨论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