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跟旅游团一起来的》的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章 《我是跟旅游团一起来的》教学设计的依据 | 第12-19页 |
第一节 课型分析 | 第12-13页 |
一、教学内容 | 第12页 |
二、教学特点 | 第12页 |
三、教学任务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 第13-15页 |
一、生词分布 | 第13页 |
二、语法项目选用 | 第13-14页 |
三、课文内容特点 | 第14页 |
四、练习编排处理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教学对象分析 | 第15-16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15页 |
二、学习目的 | 第15-16页 |
三、学习方式 | 第16页 |
第四节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 | 第16-19页 |
一、生词的教学方法 | 第16-17页 |
二、语言点的教学方法 | 第17页 |
三、课文的教学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是跟旅游团一起来的》的具体设计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教具的设计 | 第19-20页 |
一、词卡展示 | 第19页 |
二、图片展示 | 第19页 |
三、ppt展示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词汇的教学设计 | 第20-22页 |
一、采用类比法的方式讲解 | 第20页 |
二、采用归类法的方式讲解 | 第20页 |
三、采用语境法的方式讲解 | 第20-21页 |
四、采用例句法的方式讲解 | 第21-22页 |
五、采用旧词解释新词的方法讲解 | 第22页 |
六、采用直接法的方式讲解 | 第22页 |
第三节 语言点的教学设计 | 第22-25页 |
一、采用情景引入的形式讲解 | 第22-23页 |
二、采用问答的形式讲解 | 第23-24页 |
三、采用演绎法讲解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课文的教学设计 | 第25-27页 |
一、导入课文 | 第25页 |
二、朗读课文 | 第25页 |
三、问答训练 | 第25-26页 |
四、复述课文 | 第26-27页 |
第五节 练习操练的教学设计 | 第27-31页 |
一、活用扩展练习 | 第27-28页 |
二、语言知识理解练习 | 第28-29页 |
三、语言技能的练习 | 第29-30页 |
四、语用练习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针对学生个性差异采用的教学策略 | 第31-36页 |
第一节 针对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 第31-32页 |
一、针对工具型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 第31页 |
二、针对融合型学习动机的教学策略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针对学习风格的教学策略 | 第32-33页 |
一、针对冲动型与审慎型的教学策略 | 第32页 |
二、针对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教学策略 | 第32-33页 |
第三节 针对学生性格的教学策略 | 第33-34页 |
一、针对内向型的教学策略 | 第33-34页 |
二、针对外向型的教学策略 | 第34页 |
第四节 针对母语背景的教学策略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