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版《汉语教程》看汉语教材的本土化改编
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1.5.1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原则 | 第17页 |
1.5.2 对汉语教材国别化的研究 | 第17-19页 |
1.5.3 对韩国汉语教材国别化的研究 | 第19页 |
1.5.4 对教材改编的研究 | 第19页 |
1.5.5 汉韩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的理论成果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汉语教程》的韩国本土化改编 | 第22-33页 |
2.1 注释语言本土化 | 第22页 |
2.2 教材内容上的改编 | 第22-27页 |
2.2.1 课文的改编 | 第22页 |
2.2.2 生词的改编 | 第22-25页 |
2.2.3 语音的改编 | 第25页 |
2.2.4 注释的改编 | 第25页 |
2.2.5 语法的改编 | 第25-26页 |
2.2.6 练习的改编 | 第26-27页 |
2.2.7 文化版块的添加 | 第27页 |
2.3 教材形式上的改编 | 第27-30页 |
2.3.1 整体结构上的改编 | 第28页 |
2.3.2 单元结构上的改编 | 第28-29页 |
2.3.3 课本容量的调整 | 第29-30页 |
2.4 两版书的质量和视觉效果对比 | 第30页 |
2.5 改编的启示 | 第30-31页 |
2.6 对改编的评价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汉语教程》改编完善建议 | 第33-73页 |
3.1 语音方面 | 第33-40页 |
3.1.1 汉韩语音特征对比 | 第33-34页 |
3.1.2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特点 | 第34页 |
3.1.3 语音方面的改编建议 | 第34-39页 |
3.1.4 小结 | 第39-40页 |
3.2 词汇方面 | 第40-52页 |
3.2.1 汉韩词汇特征对比 | 第40-41页 |
3.2.2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的特点 | 第41-44页 |
3.2.3 词汇部分的改编建议 | 第44-52页 |
3.2.4 小结 | 第52页 |
3.3 语法方面 | 第52-67页 |
3.3.1 汉韩语法特征对比 | 第52-53页 |
3.3.2 韩国学生在汉语语法方面的学习特点 | 第53-55页 |
3.3.3 语法方面的改编建议 | 第55-66页 |
3.3.4 小结 | 第66-67页 |
3.4 汉字方面 | 第67-69页 |
3.4.1 汉韩文字特征对比 | 第67页 |
3.4.2 韩国学生书写汉字的特点 | 第67-68页 |
3.4.3 汉字方面的改编建议 | 第68-69页 |
3.4.4 小结 | 第69页 |
3.5 文化方面 | 第69-71页 |
3.6 总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本土化改编实践与样课展示 | 第73-84页 |
4.1 改编样课的内容展示 | 第73-79页 |
4.1.1 语音部分 | 第73-76页 |
4.1.2 生词部分 | 第76-77页 |
4.1.3 语法部分 | 第77页 |
4.1.4 练习部分 | 第77-78页 |
4.1.5 写汉字部分 | 第78-79页 |
4.1.6 文化部分 | 第79页 |
4.2 对改编样课的分项解释 | 第79-83页 |
4.2.1 语音部分 | 第79-80页 |
4.2.2 生词部分 | 第80-81页 |
4.2.3 语法部分 | 第81-82页 |
4.2.4 练习部分 | 第82页 |
4.2.5 写汉字部分 | 第82页 |
4.2.6 文化部分 | 第82-83页 |
4.3 总结 | 第83-84页 |
结语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第四章改编样课部分的汉语翻译 | 第93-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