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文献法 | 第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第五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现状调查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19-21页 |
一、调查的目的 | 第19页 |
二、调查的对象 | 第19页 |
三、调查工具 | 第19页 |
四、调查实施 | 第19-20页 |
五、调查的信度与效度考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1-27页 |
一、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认知表现 | 第21-23页 |
二、关于习得性无助的情绪表现 | 第23-25页 |
三、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行为表现 | 第25-26页 |
四、关于习得性无助的归因表现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27-29页 |
一、学习认知偏颇失准 | 第27页 |
二、学习情绪茫然失落 | 第27-28页 |
三、学习行为低效失范 | 第28页 |
四、学习归因片面失焦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解读 | 第29-33页 |
第一节 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自身原因 | 第29-30页 |
一、文化基础较差 | 第29页 |
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 第29页 |
三、人际处理能力较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高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外部原因 | 第30-33页 |
一、师生关系不佳 | 第30页 |
二、课堂互动刻板 | 第30-31页 |
三、教育评价偏颇 | 第31页 |
四、教师素养不足 | 第31-32页 |
五、家庭教育不良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解决对策构建 | 第33-45页 |
第一节 注重正向引导,建立合理的学习认知 | 第33-36页 |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定位 | 第33-34页 |
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 第34页 |
三、借助同趣组织获得成功体验 | 第34-35页 |
四、推进分层教学和辅导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积极学习情绪 | 第36-39页 |
一、注重因人而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 第36-37页 |
二、强化科学合理管理,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 第37页 |
三、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37-38页 |
四、密切亲情关系,营造和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实施有效干预,培养正确学习行为 | 第39-41页 |
一、端正学习态度,消除惰性心理 | 第39-40页 |
二、落实评价标准多元化,挖掘学习潜能 | 第40页 |
三、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拓展教学互动 | 第40-41页 |
四、促进互助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第41页 |
第四节 立足学生实情,推进合理学习归因 | 第41-45页 |
一、合理期待,有效把握学生优势 | 第41-42页 |
二、因人而异,引导学生理性面对 | 第42-43页 |
三、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全面对待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1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