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 | 第13-14页 |
(二)关于历史动态教学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动态教学的概念、理论及特点 | 第17-2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动态教学 | 第17页 |
(二)历史动态教学 | 第17-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页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四)动态复杂系统理论 | 第20页 |
(五)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 第20-21页 |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特点 | 第21-25页 |
(一)科学、有效性 | 第21-22页 |
(二)动态、开放性 | 第22-23页 |
(三)实践、交互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现代信息技术下动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构建 | 第25-37页 |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构建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一)克服传统静态教学的弊端、改进历史教学的要求 | 第25-26页 |
(二)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 第26页 |
(三)感悟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第26-27页 |
(四)转变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 第27-28页 |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第28页 |
二、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构建策略 | 第28-33页 |
(一)教师讲授:灵活、随机、动态、生成 | 第28-30页 |
(二)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 第30-32页 |
(三)教材(资源)展现:电子化、网络化、动态化 | 第32-33页 |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历史动态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 第33-37页 |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 第33-34页 |
(二)网络支撑教学 | 第34-35页 |
(三)体验性教学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现代信息技术下动态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第37-45页 |
一、教学准备 | 第37-39页 |
(一)动态目标设置 | 第37-38页 |
(二)个性化重难点确立 | 第38页 |
(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环境 | 第38-39页 |
二、教学过程 | 第39-43页 |
(一)第一幕:探寻“丝路之源”—— 张骞通西域 | 第39-40页 |
(二)第二幕:探寻“丝路之韵”——丝绸之路 | 第40-42页 |
(三)第三幕:探寻“丝路之情”——成果展示 | 第42-43页 |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43-45页 |
(一)差异化个体总结 | 第43页 |
(二)学生自主反思 | 第43-45页 |
结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历史动态教学的建议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