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调查法 | 第13页 |
(三)观察法 | 第13页 |
(四)个案研究法 | 第13页 |
四、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关于合作教学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韩合作教学模式及教师角色特征 | 第17-23页 |
一、中韩合作教学的模式 | 第17-19页 |
(一)典型模式 | 第17-18页 |
(二)主辅模式 | 第18页 |
(三)平行模式 | 第18-19页 |
二、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两国教师的角色特征 | 第19-22页 |
(一)原语民汉语辅助教师 | 第19-21页 |
(二)韩国籍本土汉语教师 | 第21-22页 |
注释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23-30页 |
一、教师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23-26页 |
(一)案例一 | 第23页 |
(二)案例二 | 第23-24页 |
(三)案例三 | 第24-25页 |
(四)案例四 | 第25-26页 |
二、师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一)案例五 | 第26-27页 |
(二)案例六 | 第27-28页 |
(三)案例七 | 第28-29页 |
(四)案例八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相关问题分析 | 第30-37页 |
一、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存在的跨文化交际冲突 | 第30-32页 |
(一)教学管理冲突 | 第30-31页 |
(二)教学方法冲突 | 第31-32页 |
(三)教学内容冲突 | 第32页 |
二、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 第32-35页 |
(一)文化背景因素 | 第33页 |
(二)语言表达因素 | 第33-34页 |
(三)价值观念因素 | 第34页 |
(四)非语言交际因素 | 第34-35页 |
三、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对教学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一)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 | 第35页 |
(二)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 第36页 |
注释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中韩合作教学模式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建议 | 第37-41页 |
一、对中方汉语志愿者的建议 | 第37-38页 |
(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 第37-38页 |
(二)提高自我的中韩文化知识修养 | 第38页 |
(三)树立积极与包容的文化态度 | 第38页 |
二、对中国国家汉办的建议 | 第38-39页 |
(一)优选善于文化交际的志愿者 | 第38页 |
(二)增强课程培训的针对性 | 第38-39页 |
(三)增加心理辅导课程 | 第39页 |
三、对韩国有关部门的建议 | 第39-41页 |
(一)优化原语民教师的教学岗位 | 第39页 |
(二)增强韩国籍教师的中国文化修养 | 第39页 |
(三)提高韩国籍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39-40页 |
(四)明确中韩两国教师的教学地位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