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致谢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行动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交际法研究综述 | 第15页 |
1.2.3 话题讨论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4 语段表达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17-20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4 研究步骤 | 第17-18页 |
1.3.5 研究工具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20-32页 |
2.1 问题与假设 | 第20-23页 |
2.1.1 问题的确立 | 第20-21页 |
2.1.2 假设性分析 | 第21-23页 |
2.1.2.1 基于话题讨论的口语教学符合该韩国学生的学习特点 | 第21-22页 |
2.1.2.2 基于话题讨论的口语教学有助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 第22-23页 |
2.2 行动计划的制定 | 第23-25页 |
2.2.1 利用师生互动,进行听说一体化训练 | 第23-24页 |
2.2.2 因材施教,合理选择话题 | 第24-25页 |
2.3 行动计划的实施 | 第25-27页 |
2.4 第一轮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2.4.1 课堂观察和录音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2.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2.5 成效与不足 | 第30-32页 |
2.5.1 主要成效 | 第30页 |
2.5.1.1 话题讨论法提升了课堂趣味性 | 第30页 |
2.5.1.2 话题讨论法提高了学生开口率 | 第30页 |
2.5.2 主要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32-40页 |
3.1 问题与假设 | 第32-33页 |
3.1.1 问题的确立 | 第32页 |
3.1.2 假设性分析 | 第32-33页 |
3.2 行动计划的制定 | 第33页 |
3.2.1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进行语段表达训练 | 第33页 |
3.2.2 利用复述策略,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 第33页 |
3.3 行动计划的实施 | 第33-36页 |
3.4 第二阶段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5 成效与反思 | 第38-40页 |
3.5.1 主要成效 | 第38页 |
3.5.1.1 重复演讲提升了流利度 | 第38页 |
3.5.1.2 更正性反馈提升了准确度 | 第38页 |
3.5.2 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研究总结 | 第40-42页 |
4.1 总结与回顾 | 第40-41页 |
4.2 研究的不足 | 第41-42页 |
参引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1: 学生学习需求访谈大纲 | 第44-45页 |
附录2: 第一轮行动研究对话题讨论法的评价访谈大纲 | 第45-46页 |
附录3: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效果评价表 | 第46-47页 |
附录4: 第二轮行动研究对语段表达训练的评价访谈大纲 | 第47-48页 |
附录5: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效果评价表 | 第48-49页 |
附录6: 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实例教学实例2 | 第49-51页 |
附录7: 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实例教学实例4 | 第51-53页 |
附录8: 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实例教学实例6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