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8页 |
·鲐鱼简介 | 第15-17页 |
·鲐鱼的特征 | 第15-16页 |
·鲐鱼的经济价值与研究价值 | 第16页 |
·有关食鲐鱼中毒研究 | 第16-17页 |
·水产品安全体系 | 第17-18页 |
·发达国家水产品安全体系 | 第17页 |
·国内水产品安全现状 | 第17-18页 |
·水产品主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简介 | 第18-20页 |
·大肠杆菌 | 第18-19页 |
·副溶血弧菌 | 第19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19-20页 |
·沙门氏菌 | 第20页 |
·志贺菌 | 第20页 |
·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页 |
·志贺菌的致病性 | 第20页 |
·电解水简介 | 第20-25页 |
·电解水的生成 | 第21-22页 |
·中性电解水优点 | 第22-23页 |
·中性电解水应用研究 | 第23-25页 |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中性电解水理化性质规律研究 | 第28-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不同电解液对电解水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30-31页 |
·不同电解液电解水储藏稳定性探讨 | 第31-32页 |
·电解水对金属腐蚀性研究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中性电解水对常见微生物杀菌效果 | 第34-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34-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0页 |
·电解 0.05%NaCl 溶液的 pH、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效氯浓度变化 | 第36-37页 |
·中性电解水对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 第37-38页 |
·不同电解液电解水主要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 第38-39页 |
·电镜扫描超细微结构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中性电解水对水产品加工中接触工器具消毒效果 | 第41-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中性电解水对工器具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 第44-45页 |
·电子鼻对中性电解水的检测 | 第45-46页 |
·中性电解水对操作人员双手病原微生物的杀菌效果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中性电解水对鱼肉中磷酸酶影响研究 | 第48-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鱼肉中磷酸活性 | 第50-51页 |
·中性电解水对鲐鱼肉酸性磷酸酶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电解质制取中性电解水理化性质和对鱼肉磷酸酶影响 | 第52-53页 |
·鲐鱼鱼肉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中性电解水对鲐鱼的保鲜效果 | 第55-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原料与设备 | 第55-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中性电解水制取 | 第56页 |
·pH 值和有效氯浓度值测定 | 第56页 |
·冰的制备 | 第56页 |
·鲐鱼样品制备试验 | 第56页 |
·TVB-N 测定 | 第56页 |
·菌落总数测定 | 第56页 |
·色度测定 | 第56-57页 |
·质构分析 | 第57页 |
·电子鼻分析 | 第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鲐鱼贮藏过程中 TVB-N 的变化 | 第57-58页 |
·鲐鱼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 | 第58-59页 |
·鲐鱼贮藏过程中色度变化 | 第59-60页 |
·鲐鱼贮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 | 第60-61页 |
·鲐鱼储藏过程中弹性变化 | 第61-62页 |
·电子鼻对鲐鱼贮藏过程中气味检测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