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初中生亲子关系、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绪论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6页
   ·亲子关系研究综述第14-17页
     ·亲子关系概念的界定第14页
     ·亲子关系的测量第14-15页
     ·亲子关系的现状研究第15-17页
   ·感戴研究综述第17-19页
     ·感戴的定义第17-18页
     ·感戴的测量第18页
     ·感戴的现状研究第18-19页
   ·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第19-24页
     ·亲社会行为的界定第19-21页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第21页
     ·亲社会行为的现状研究第21-24页
   ·亲子关系、感戴、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第24-26页
     ·亲子关系与感戴第24页
     ·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第24-25页
     ·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第25-26页
2 问题提出第26-28页
   ·问题的提出第26页
   ·研究目的第26页
   ·研究意义第26-27页
     ·理论意义第26-27页
     ·实践意义第27页
   ·研究假设第27-28页
3 研究方法第28-30页
   ·被试第28页
   ·研究设计第28-29页
     ·亲子亲合问卷第28-29页
     ·初中生感戴问卷第29页
     ·亲社会倾向调查问卷第29页
   ·施测与数据处理第29-30页
4 研究结果第30-4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第30-33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总体特征第30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0-31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第31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31-3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随迁子女上的差异第3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第32-33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现状第33-37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征第33-34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性别上的差异第34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年级上的差异第34-35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第35-36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随迁子女上的差异第36-37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第37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第37-4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感戴的关系第37-38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38页
     ·初中生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38-39页
     ·初中生感戴在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第39-42页
5 讨论第42-50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现状第42-45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总体特征第42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性别差异第42-43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年级差异第43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第43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随迁子女上的差异第43-44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第44-45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现状第45-47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征第45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第45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年级差异第45-46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独生子女差异第46-47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随迁子女上的差异第47页
     ·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第47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7-50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感戴的关系第47-48页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8页
     ·初中生感戴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第48-49页
     ·感戴的中介作用第49-50页
6 教育建议第50-52页
   ·重视亲子关系的改善第50页
   ·注重感戴的激发第50-51页
   ·随迁子女问题第51-52页
7 结论第52-54页
   ·主要结论第52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2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第58-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博在课外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以高职photoshop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下一篇:中学教师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