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第10-14页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第14-39页
 一、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第14-30页
  (一) 情绪智力的形成与发展第14-17页
  (二) 情绪智力理论及测量第17-27页
  (三) 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第27-30页
 二、关于自我概念的研究第30-34页
  (一) 自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30-32页
  (二) 自我概念的功能第32-33页
  (三) 自我概念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第33-34页
 三、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第34-37页
  (一) 社会支持的提出与发展第34-35页
  (二) 社会支持的分类第35-36页
  (三) 社会支持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第36-37页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本研究的启示第37-39页
第三部分 研究意义、目标及假设第39-42页
 一、研究意义第39页
  (一) 理论意义第39页
  (二) 现实意义第39页
 二、研究目标第39-40页
 三、研究假设第40-42页
第四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2-45页
 一、量的研究第42-43页
  (一) 研究对象第42页
  (二) 研究工具第42-43页
  (三) 施测过程第43页
  (四) 研究方法第43页
  (五)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43页
 二、质的研究第43-45页
  (一) 研究对象第43页
  (二) 研究方法第43-45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第45-90页
 一、量的研究结果第45-83页
  (一) 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第45-63页
  (二) 高职生情绪智力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第63-69页
  (三) 高职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第69-74页
  (四)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情绪智力的共同作用第74-78页
  (五) 人口学变量、自我概念及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情绪智力的综合作用第78页
  (六) 建立人口学变量、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情绪智力综合作用模型第78-83页
 二、质的研究结果第83-90页
  (一) 个案基本情况第83-84页
  (二) 问题分析与诊断第84页
  (三) 开展干预第84-88页
  (四) 干预效果第88-90页
第六部分 分析与讨论第90-104页
 一、量的研究分析与讨论第90-102页
  (一) 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分析第90-98页
  (二) 高职生情绪智力与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第98-99页
  (三) 高职生情绪智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分析第99页
  (四) 自我概念、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情绪智力的共同作用分析第99-101页
  (五) 人口学变量、自我概念及社会支持对高职生情绪智力的综合作用分析第101页
  (六) 对建立的人口学变量、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综合作用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的模型分析第101-102页
 二、质的研究分析与讨论第102页
  (一) 全面分析生活事件是正确诊断案主问题的有效手段第102页
  (二) 案主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前提第102页
  (三) 促进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基础第102页
  (四) 营造宽松的社会支持环境是取得良好干预效果的关键第102页
  (五) 采用多方位的评估方式有助于正确评价干预效果第102页
 三、本研究创新之处、不足以及展望第102-104页
  (一) 创新之处第102-103页
  (二) 研究不足第103页
  (三) 未来展望第103-104页
第七部分 对策与建议第104-108页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认知智力和情绪智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第104-105页
 二、开设专门课程,将情绪智力教育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第105页
 三、创新教学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情绪智力教育第105-106页
 四、强化团体活动,营造有利于情绪智力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第106页
 五、重视师德效应,发挥学工队伍在情绪智力教育中的榜样作用第106-108页
第八部分 研究结论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附录第115-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STAR Legacy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潘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