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潘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言第12-22页
第一章 潘岳的家世背景与生平仕历第22-54页
 第一节 潘岳家世故里考订第22-30页
  一、潘岳家族世系补证第22-27页
  二、潘岳郡望非“陈留中牟”辨第27-30页
 第二节 潘岳生平仕历考述第30-54页
  一、“微身轻蝉翼,弱冠忝嘉招”——入仕之前,早年的声誉第30-31页
  二、“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武帝时期,盛时的寂寞第31-39页
  三、“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惠帝时期,悲惨的结局第39-54页
第二章 潘岳的品行人格及其思想风貌第54-74页
 第一节 潘岳的性格特征剖析第54-58页
 第二节 试论潘岳的人品与文品第58-67页
 第三节 潘岳思想风貌与其文学创作之关系第67-74页
第三章 潘岳与“二十四友”第74-94页
 第一节 “二十四友”集团性质考辩第74-79页
 第二节 “二十四友”成员地域分布与其入选之关系第79-84页
 第三节 克振家声的宗族意识:从士族门第看潘、陆附势心态之异同第84-94页
第四章 西晋士风影响下的潘岳文学创作第94-118页
 第一节 任情之风与潘岳作品之无限深情第94-101页
 第二节 隐逸之风与潘岳作品之隐逸之思第101-110页
 第三节 清谈之风与潘岳作品之析文丽辞与谈玄说理第110-118页
第五章 潘岳诗歌研究第118-152页
 第一节 潘岳悼亡诗论第118-129页
 第二节 潘岳诗风源流考第129-136页
 第三节 潘岳的五言诗与汉乐府民歌关系考第136-139页
 第四节 潘岳诗歌中的“南方”意象第139-143页
 第五节 潘岳诗歌考辨第143-146页
  一、作者存疑诗歌辨析第143-144页
  二、诗歌创作时间考证第144-146页
 第六节 潘岳诗歌风格论第146-152页
  一、情深意真第146-149页
  二、摛藻清绮第149-150页
  三、器局狭窄第150-152页
第六章 潘岳辞赋研究第152-178页
 第一节 纪行大赋的成熟第152-155页
 第二节 抒情小赋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第155-160页
 第三节 辞赋创作题材之拓展第160-161页
 第四节 潘岳辞赋考辨第161-165页
  一、作者存疑辞赋辨析第161-162页
  二、作者辞赋系年第162-165页
 第五节 潘岳辞赋的风格特征第165-178页
  一、文字华美,辞藻富赡第165-167页
  二、析文丽辞,玉润双流第167-169页
  三、隶事繁富,辞理遐亘第169-178页
第七章 潘岳哀诔文研究第178-212页
 第一节 潘岳哀诔文的主题类型第179-182页
 第二节 潘岳哀诔文的风格特征第182-197页
  一、虑赡辞变,情洞悲苦第182-184页
  二、巧于序悲,易入新切第184-189页
  三、触类而长,文以情变第189-191页
  四、文风浅净,想象空灵第191-197页
 第三节 潘岳的诔文创作观第197-200页
 第四节 潘岳哀诔文创作年考第200-202页
 第五节 潘岳哀诔文对前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第202-212页
第八章 潘岳“美男子”形象的审美接受第212-230页
 第一节 潘岳之美与西晋社会审美风尚第212-216页
 第二节 潘岳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析第216-220页
  一、容止与才情:才比子建,貌似潘安第216-219页
  二、“连璧”之喻:重视友情的代名词第219页
  三、风流倜傥:潘岳河阳一县花第219-220页
 第三节 鼓角横吹曲《洛阳道》曲辞本事与潘岳之美关系考第220-230页
第九章 潘岳诗文的审美接受第230-261页
 第一节 有关潘岳作品的模拟第230-235页
 第二节 有关潘岳作品的引用第235-242页
 第三节 潘岳作品被《文选》收录情况统计与分析第242-245页
 第四节 历代评论家对潘岳作品的批评阐释第245-261页
  一、历代评论家对潘岳诗文及创作的评价第245-254页
  二、历代评论家对潘岳创作风格及地位的评价第254-261页
余论第261-27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73-281页
附录第281-287页
后记第287-28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第288-289页

论文共2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生情绪智力发展现状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游戏八股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