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8页 |
·果蔬酶促褐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果蔬酶促褐变的概念、原理 | 第11-12页 |
·控制果蔬酶促褐变的方法 | 第12-15页 |
·超高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超高压食品保鲜技术的概念、原理及装置 | 第15-16页 |
·超高压作用下影响酶活变化的因素 | 第16-17页 |
·超高压钝化酶的机理分析 | 第17-19页 |
·超高压食品保鲜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瞬时高压技术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瞬时高压技术的概念、原理及装置 | 第21-23页 |
·瞬时高压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研究酶分子构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27-28页 |
第2章 瞬时高压作用对梨汁品质的影响 | 第28-43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试验原料 | 第28页 |
·试验试剂 | 第28-29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29-34页 |
·试样准备 | 第29页 |
·均质机清洗 | 第29页 |
·样品处理 | 第29-30页 |
·还原型VitC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32-34页 |
·总酸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压力对梨汁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处理次数对梨汁化学品质的影响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3章 早酥梨多酚氧化酶部分酶学特性的研究 | 第43-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试验原料 | 第43页 |
·试验试剂 | 第43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44-45页 |
·粗酶的提取 | 第44页 |
·早酥梨PPO反应产物吸收曲线扫描 | 第44页 |
·早酥梨PPO活性的测定 | 第44-45页 |
·底物浓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酶浓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pH值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温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早酥梨PPO反应产物吸收曲线扫描 | 第45页 |
·底物浓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酶浓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pH值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温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瞬时高压作用对早酥梨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2-58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试验原料 | 第52页 |
·试验试剂 | 第52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52-53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53-54页 |
·试样准备 | 第53页 |
·均质机清洗 | 第53页 |
·样品处理 | 第53页 |
·粗酶的提取 | 第53页 |
·酶活的测定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处理压力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处理次数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进料温度对早酥梨PPO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瞬时高压作用对MPPO活性及其构象影响的研究 | 第58-75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试验原料 | 第59页 |
·试验试剂 | 第59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59-60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60-61页 |
·MPPO酶液制备 | 第60页 |
·瞬时高压处理MPPO酶液 | 第60页 |
·MPPO酶活测定 | 第60页 |
·MPPO圆二色谱(CD谱)分析 | 第60-61页 |
·MPPO荧光光谱分析 | 第61页 |
·MPPO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61页 |
·MPPO巯基含量测定 | 第6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74页 |
·瞬时高压作用对MPPO活性影响 | 第61-63页 |
·MPPO圆二色谱(CD谱)分析 | 第63-66页 |
·MPPO荧光光谱分析 | 第66-71页 |
·MPPO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71-73页 |
·MPPO巯基含量测定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9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