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第5-6页 |
| 一、引言 | 第6-14页 |
| (一) 中国大陆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6-12页 |
| (二) 中国大陆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可取与不足之处 | 第12-14页 |
|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意义 | 第14-20页 |
|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含义 | 第14-15页 |
|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功能 | 第15-17页 |
| (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意义 | 第17-20页 |
|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的 | 第20-22页 |
| (一) 改进课程 | 第20页 |
| (二) 改进教学 | 第20-21页 |
| (三) 改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 第21-22页 |
|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 第22-27页 |
|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目标 | 第22页 |
|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范围和内容 | 第22-27页 |
|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原则 | 第27-31页 |
| (一) 科学合理原则 | 第27-28页 |
| (二) 人文关怀原则 | 第28-29页 |
| (三) 促进发展原则 | 第29-30页 |
| (四) 现实可行原则 | 第30-31页 |
|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方法 | 第31-36页 |
| (一) 心理测量评价法 | 第31-32页 |
| (二) 档案袋评价法 | 第32-33页 |
| (三) 情境式评价法 | 第33页 |
| (四) 协商对话式评价法 | 第33-34页 |
| (五) 发展性评价法 | 第34-36页 |
|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过程 | 第36-41页 |
|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准备阶段 | 第36-37页 |
|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实施阶段 | 第37-38页 |
| (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总结与反馈阶段 | 第38-41页 |
| 八、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权重 | 第41-45页 |
| (一) 确定专家咨询组人员 | 第42页 |
| (二) 设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权重咨询表 | 第42页 |
| (三) 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 | 第42页 |
| (四) 分析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42-43页 |
| (五) 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 | 第43-44页 |
| (六) 分析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 第44-45页 |
| 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标准 | 第45-46页 |
| 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 第46-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表一 | 第57-60页 |
| 附表二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