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5页 |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 第11页 |
·G蛋白 | 第11-13页 |
·酿酒酵母的cAMP 信号通路 | 第13-23页 |
·酿酒酵母Ras-cAMP 信号通路的组成元件 | 第14-21页 |
·Ras /cAMP/PKA 的下游靶标 | 第21-23页 |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对信号转导的调节方式及意义 | 第23-25页 |
·Ras-cAMP通路的生理功能 | 第25-29页 |
·葡萄糖诱导的cAMP信号途径的激活对碳代谢的影响 | 第25-27页 |
·葡萄糖激活cAMP信号通路的生理作用 | 第27页 |
·酿酒酵母Ras-cAMP信号通路的反馈抑制作用 | 第27-29页 |
·FGM途径 | 第29-31页 |
·Ras-cAMP 途径/PKA 活性和酵母细胞周期的调控 | 第31-32页 |
·酵母细胞的时序寿命 | 第32-3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5-58页 |
·实验材料 | 第35-42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35-36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主要试剂 | 第37-38页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主要溶液 | 第39-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58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42页 |
·小规模提取大肠杆菌质粒法(CTAB法) | 第42-43页 |
·酵母染色体的快速分离 | 第43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43-44页 |
·DNA的限制酶消化 | 第44-45页 |
·DNA的限制酶切位点补平 | 第45页 |
·DNA的连接反应 | 第45页 |
·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5-46页 |
·从琼脂糖中回收DNA | 第46页 |
·酵母细胞的转化方法 | 第46-47页 |
·一步基因置换法缺失目的基因 | 第47-48页 |
·两步基因置换法融合3*HA标签 | 第48-50页 |
·酵母交配型的验证 | 第50页 |
·不同交配型酵母细胞之间的杂交 | 第50页 |
·产孢及四分体孢子拆分 | 第50-51页 |
·Dilution实验方法 | 第51页 |
·水浴热击实验方法 | 第51页 |
·蛋白质浓度的定量(Bio-Rad方法) | 第51-52页 |
·玻璃珠法提取酿酒酵母总蛋白 | 第52页 |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 | 第52页 |
·蛋白质的磷酸酶处理 | 第52-53页 |
·免疫沉淀蛋白的洗脱 | 第53页 |
·大肠杆菌BL21 中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总蛋白的超声提取 | 第53-54页 |
·Sepharose Beads-GSH纯化融合蛋白 | 第54页 |
·融合蛋白GST-Ra52 的纯化与洗脱 | 第54-55页 |
·Thrombin Protease处理融合蛋白GST-Ra52p | 第55页 |
·体外Rasp的GDP/GTP loading | 第55页 |
·体外Rasp的GDP/GTP exchange | 第55-56页 |
·亲合产物与酵母总蛋白中Ra52-GTP的Pulldown | 第56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 第56-57页 |
·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实验 | 第57-58页 |
第三章 Ras/PKA活性对Cdc25p磷酸化的影响 | 第58-71页 |
·概述 | 第5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8-69页 |
·葡萄糖诱导使Cdc25p磷酸化 | 第58-63页 |
·PKA活性对Cdc25p磷酸化的影响 | 第63-67页 |
·其他激酶对Cdc25p磷酸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Cdc25p磷酸化对其GEF活性的影响 | 第71-107页 |
·概述 | 第71-7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2-105页 |
·体内Cdc25p磷酸化对Ra52p活性的影响 | 第72-90页 |
·体外实验证明Cdc25p的磷酸化修饰对Ra52p的GEF活性的影响 | 第90-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不同TPK基因产物在Cdc25p介导的反馈抑制Ras-cAMP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107-114页 |
·概述 | 第107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2页 |
·菌株的构建 | 第107-108页 |
·TPK基因编码产物对Cdc25p的磷酸化 | 第108-110页 |
·TPK基因编码产物对Ras-cAMP信号通路的反馈抑制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相关工作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附录1 生化名词缩写 | 第126-127页 |
附录2 基因及其相应编码产物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