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5-3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 蜂蜜酒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蜂蜜酒的起源 | 第16-17页 |
1.3.2 蜂蜜酒的特点及分类 | 第17页 |
1.3.3 蜂蜜酒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 第17页 |
1.3.4 蜂蜜酒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4 生香酵母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4.1 生香酵母概述 | 第19-20页 |
1.4.2 生香酵母的培养 | 第20页 |
1.4.3 生香酵母的产酯特性 | 第20-21页 |
1.4.4 不同生香酵母的应用研究 | 第21-24页 |
1.4.5 生香酵母多菌株组合在酒类发酵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5 菌种选育的策略和方法 | 第25-26页 |
1.6 酯化酶高活性菌种选育 | 第26-28页 |
1.6.1 酯化酶研究现状 | 第26页 |
1.6.2 红曲酯化酶的应用研究 | 第26-27页 |
1.6.3 根酶酯化酶的应用研究 | 第27页 |
1.6.4 复合酯化酶的应用研究 | 第27-28页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1.7.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第2章 不同生香酵母在蜂蜜酒中发酵生香性能比较 | 第31-4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2.1.1 实验菌株 | 第31-32页 |
2.1.2 培养基 | 第32页 |
2.1.3 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32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1.5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2.1.6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2.2.1 汉逊酵母属不同菌株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2 假丝酵母属不同菌株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 第35-37页 |
2.2.3 德克酵母属不同菌株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 第37-39页 |
2.2.4 扣囊复膜孢酵母属不同菌株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2.2.5 白地霉属不同菌株对蜂蜜酒发酵的影响 | 第40-41页 |
2.3 讨论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第3章 不同生香酵母菌株混合发酵制备蜂蜜酒探讨 | 第45-5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7页 |
3.1.1 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4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3.1.3 实验菌株 | 第45页 |
3.1.4 培养基 | 第45页 |
3.1.5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1.6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3.1.7 数据处理 | 第46-47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2.1 不同菌株混合发酵对蜂蜜酒感官特征和限量成分的影响 | 第47页 |
3.2.2 不同菌株混合发酵对蜂蜜酒的发酵生香性能比较 | 第47-48页 |
3.2.3 不同菌株混合发酵对蜂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 第48页 |
3.3 讨论 | 第48-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扣囊复膜孢酵母的诱变选育 | 第51-67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6页 |
4.1.1 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51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4.1.3 实验菌株 | 第52页 |
4.1.4 培养基 | 第52页 |
4.1.5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4.1.6 分析方法 | 第56页 |
4.1.7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4.2.1 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的获得 | 第56-57页 |
4.2.2 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发酵性能比较 | 第57-58页 |
4.2.3 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酯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58页 |
4.2.4 扣囊复膜孢酵母单倍体菌株对乙酸异戊酯的耐受性 | 第58-59页 |
4.2.5 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59页 |
4.2.6 NTG浓度对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的致死效应 | 第59-60页 |
4.2.7 UV对扣囊复膜孢酵母Y7单倍体菌株的致死效应 | 第60-61页 |
4.2.8 NTG对扣囊复膜孢酵母Y7 a型单倍体菌株的诱变效应 | 第61-62页 |
4.2.9 UV对扣囊复膜孢酵母Y7 b型单倍体菌株的诱变效应 | 第62页 |
4.2.10 扣囊复膜孢酵母二倍体菌株的筛选 | 第62-64页 |
4.3 讨论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扣囊复膜孢酵母大罐发酵生产蜂蜜酒试验 | 第67-7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5.1.1 试剂和材料 | 第67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5.1.3 实验菌株 | 第67页 |
5.1.4 培养基 | 第67-68页 |
5.1.5 工艺流程 | 第68-69页 |
5.1.6 实验方法 | 第69页 |
5.1.7 分析方法 | 第69页 |
5.1.8 数据处理 | 第69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5.2.1 发酵酒检测结果 | 第69-70页 |
5.2.2 扣囊复膜孢酵母蜂蜜发酵酒对蜂蜜蒸馏酒口感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 讨论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