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反思 | 第10页 |
1.1.2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 | 第10-11页 |
1.1.3 教师反思的现状不容乐观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教师反思的概念内涵及阶段过程 | 第13-15页 |
2.2 教师反思研究的兴起及发展 | 第15-16页 |
2.3 教师反思的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16页 |
2.4 教师反思的研究内容 | 第16-22页 |
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22-24页 |
3 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 第24-26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3.4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4 研究一 中小学教师反思问卷修编 | 第26-34页 |
4.1 问卷修编过程 | 第26-30页 |
4.1.1 教师反思量表修编的目的及缘由 | 第26页 |
4.1.2 中小学教师反思量表的题目修编与结构 | 第26-27页 |
4.1.3 预测修编量表的项目分析与修订 | 第27页 |
4.1.4 中小学教师反思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4.1.5 中小学教师反思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4.2 中小学教师反思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30-31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30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30-31页 |
4.3 结论 | 第31-32页 |
4.3.1 修编后的教师反思量表理论结构良好 | 第31页 |
4.3.2 修编后的教师反思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 | 第31-32页 |
4.3.3 修编后的教师反思量表适合于中国教师 | 第32页 |
4.4 小结 | 第32-34页 |
5 研究二 中小学教师反思的现状研究 | 第34-44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34页 |
5.2.2 研究工具 | 第34-35页 |
5.2.3 统计方法 | 第35页 |
5.3 研究结果 | 第35-40页 |
5.3.1 中小学教师反思总体水平 | 第35-37页 |
5.3.2 中小学教师反思在各维度上的基本水平 | 第37-40页 |
5.4 讨论 | 第40-43页 |
5.4.1 中小学教师反思总体水平良好,中学教师反思水平高于小学教师 | 第40-41页 |
5.4.2 不同学段和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反思存在显著差异 | 第41页 |
5.4.3 不同学历和工作属性的中小学教师反思存在显著差异 | 第41-42页 |
5.4.4 不同性别和职称的中小学教师反思不存在显著差异 | 第42-43页 |
5.5 小结 | 第43-44页 |
6 研究三 中小学教师反思的相关研究 | 第44-50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6.2.1 研究对象 | 第44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44-45页 |
6.2.3 统计方法 | 第45页 |
6.3 研究结果 | 第45-46页 |
6.3.1 中小学教师反思、教师自主、教师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以及工作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45-46页 |
6.3.2 中小学教师反思、教师自主、教师职业倦怠、特质应对方式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6页 |
6.4 讨论 | 第46-49页 |
6.4.1 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自主性 | 第46-47页 |
6.4.2 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工作绩效 | 第47页 |
6.4.3 中小学教师反思与特质应对方式 | 第47页 |
6.4.4 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职业倦怠 | 第47-48页 |
6.4.5 中小学教师反思、教师自主性、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回归 | 第48-49页 |
6.5 小结 | 第49-50页 |
7 研究四中小学教师反思的实验干预研究 | 第50-55页 |
7.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7.2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7.2.1 研究对象 | 第50页 |
7.2.2 研究工具 | 第50-51页 |
7.2.3 统计方法 | 第51页 |
7.3 研究结果 | 第51-52页 |
7.3.1 实验组控制组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差异性比较 | 第51页 |
7.3.2 实验干预前后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差异性比较 | 第51-52页 |
7.4 讨论 | 第52-54页 |
7.4.1 干预实验对教师反思及教师工作绩效的效果分析 | 第52-53页 |
7.4.2 控制组教师反思及教师工作绩效变化的原因探析 | 第53-54页 |
7.5 小结 | 第54-55页 |
8 总讨论和总结论 | 第55-58页 |
8.1 总讨论 | 第55-57页 |
8.1.1 修编的中小学教师反思问卷 | 第55页 |
8.1.2 中小学教师反思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8.1.3 中小学教师反思与教师自主性、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工作绩效的相关性 | 第56页 |
8.1.4 干预实验对中小学教师反思与工作绩效的作用 | 第56页 |
8.1.5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56-57页 |
8.2 总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