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韩国留学生“去、回、回去、回到”的偏误研究及教学建议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范围第14-15页
    1.3 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趋向动词的本体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趋向动词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4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第17-18页
        1.4.1 偏误分析理论基础第18页
        1.4.2 对比语言学理论基础第18页
    1.5 语料来源第18-19页
第二章 汉韩语“去”“回”“回去”“回到”的句法、语义对比第19-36页
    2.1 “去”的汉韩语义、句法对比分析第19-25页
        2.1.1 语义分析第19-22页
        2.1.2 句法分析第22-25页
    2.2 “回”的汉韩语义、句法对比分析第25-29页
        2.2.1 语义分析第25-28页
        2.2.2 句法分析第28-29页
    2.3 “回去”的汉韩语义、句法对比分析第29-33页
        2.3.1 语义分析第29-31页
        2.3.2 句法分析第31-33页
    2.4 “回到”的汉韩语义、句法对比分析第33-36页
        2.4.1 语义层面第33-34页
        2.4.2 句法层面第34-36页
第三章 调查问卷第36-43页
    3.1 调查对象第36-37页
    3.2 设计思路第37-38页
    3.3 结果分析第38-43页
        3.3.1 语义测试题目分析第39-41页
        3.3.2 句法结构测试题目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韩国留学生习得“去”“回”“回去”“回到”的偏误现象及原因分析第43-61页
    4.1 两种来源语料的分析第43-45页
    4.2 “去”和“回”的偏误第45-50页
        4.2.1 立足点偏误第45-48页
        4.2.2 “回”在含有经历体标记“过”的句中的偏误第48页
        4.2.3 趋向动词“回”后加动量短语出现的偏误第48-49页
        4.2.4 基于中韩对比理论分析其偏误原因第49-50页
    4.3 “回”和“回去”的偏误第50-55页
        4.3.1 混用偏误第51-53页
        4.3.2 宾语错位第53-54页
        4.3.3 基于中韩对比理论分析其偏误原因第54-55页
    4.4 “回去”和“回到”的偏误第55-58页
        4.4.1 混用偏误第55-57页
        4.4.2 基于中韩对比理论分析其偏误原因第57-58页
    4.5 “去”和“回去”的偏误第58-61页
        4.5.1 混用偏误第58-60页
        4.5.2 基于中韩对比理论分析其偏误原因第60-61页
第五章 针对韩国留学生习得“去”“回”“回去”“回到”的教学建议第61-71页
    5.1 对韩国留学生的建议第61-64页
        5.1.1 韩国留学生习得“去”“回”“回去”“回到”的教案第62-64页
    5.2 对教师及课堂教学的建议第64-71页
        5.2.1 针对混用偏误的教学教案设计第65-67页
        5.2.2 针对立足点偏误的教学教案设计第67-69页
        5.2.3 针对宾语错位偏误的教学教案设计第69-71页
第六章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附录一:趋向动词调查问卷第77-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法词汇化”在汉语二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及教学启示
下一篇:厄瓜多尔汉语学习者初中级阶段特指问句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