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马达加斯加学生习得汉语结构助词情况考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8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8-11页
    1.3 汉语中“的、地、得”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第11-15页
        1.3.1 汉语中“的”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第12-13页
        1.3.2 汉语中“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第13-14页
        1.3.3 汉语中“得”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征第14-15页
    1.4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结构第15-18页
        1.4.1 汉语结构助词“的”的语法结构第15-16页
        1.4.2 汉语结构助词“地”的语法结构第16-17页
        1.4.3 汉语结构助词“得”的语法结构第17-18页
第二章 汉马定中状中补中结构标记形式对比第18-32页
    2.1 汉马定中结构记标形式对比第18-25页
        2.1.1 名词作定语第18-19页
        2.1.2 物主代词作定语第19-20页
        2.1.3 连后代词作定语第20-22页
        2.1.4 动词作定语第22-25页
    2.2 汉马状中结构标记形式对比第25-29页
        2.2.1 副词作状语第25-27页
        2.2.2 动词作状语第27-28页
        2.2.3 名词作状语第28页
        2.2.4 形容词作状语第28-29页
    2.3 汉马中补结构标记形式对比第29-32页
        2.3.1 可能补语第29页
        2.3.2 情态补语第29-30页
        2.3.3 程度补语第30页
        2.3.4 结果补语第30-32页
第三章 马达加斯加学生习得“的、地、得”偏误分析第32-41页
    3.1 有关习得的调查及统计情况第32-37页
    3.2 有关偏误情况的具体分析第37-41页
        3.2.1 结构助词混淆第37-38页
        3.2.2 结构助词多余第38-39页
        3.2.3 结构助词缺失第39-40页
        3.2.4 结构助词错位第40-41页
第四章 汉语结构助词对马达加斯加汉语教学设计第41-45页
    4.1 结构助词“的”教学对策第42-43页
    4.2 结构助词“地”教学对策第43-44页
    4.3 结构主粗“得”教学对策第44-45页
第五章 -结构助词“的,地,得”教案第45-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世纪晋北鼓吹的历史与传承
下一篇:徐渭的文学观及其创作的俗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