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以菲律宾丹辘新民中学暨附小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3页 |
1.国内研究概况 | 第8-10页 |
2.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3.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 第13-16页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13页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动机理论 | 第13-14页 |
2.发展心理学理论 | 第14页 |
3.选择理论 | 第14页 |
4.教学工学理论 | 第14-16页 |
二、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教学现状 | 第16-19页 |
(一)学生学习现状 | 第16页 |
(二)教师教学现状 | 第16-18页 |
(三)华语教学政策现状 | 第18-19页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策划 | 第19-22页 |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 | 第19页 |
(二)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构建 | 第19-22页 |
1.合理分组 | 第19-21页 |
2.座位的布置 | 第21页 |
3.分配组内角色 | 第21-22页 |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运用 | 第22-40页 |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 第22页 |
1.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对象 | 第22页 |
2.班级人数 | 第22页 |
3.教材 | 第22页 |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五班的教学实践 | 第22-27页 |
1.课程名称 | 第22-23页 |
2.授课班级 | 第23页 |
3.教学目标 | 第23页 |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 第23页 |
5.分组 | 第23-24页 |
6.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 第24-26页 |
7.课堂观察与总结 | 第26-27页 |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六班的教学实践 | 第27-32页 |
1.课程名称 | 第27页 |
2.授课班级 | 第27页 |
3.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4.教学内容 | 第28页 |
5.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 第28页 |
6.分组 | 第28页 |
7.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 | 第28-32页 |
8.课堂观察与总结 | 第32页 |
(四)应用效果分析 | 第32-40页 |
1.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2.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7-38页 |
3.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五、小组合作学习在菲律宾初级汉语课堂的实施建议 | 第40-44页 |
(一)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40页 |
(二)对实施者的建议 | 第40-42页 |
1.示范者 | 第41页 |
2.帮助者 | 第41页 |
3.培养者 | 第41页 |
4.评价者 | 第41-42页 |
(三)对实践过程的建议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1 | 第47-51页 |
附录 2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