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

近江牡蛎干燥技术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水产品干燥脱水第12-14页
        1.1.1 水产品干燥加工技术第12-14页
    1.2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技术第14-16页
        1.2.1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热风微波干燥动力学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干燥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第16页
    1.4 牡蛎的加工研究第16-18页
        1.4.1 牡蛎第16页
        1.4.2 牡蛎加工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第18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广西市场牡蛎干品质特性检测与评价第19-26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2.1 材料第19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9页
        2.2.3 实验方法第19-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5页
        2.3.1 六种牡蛎干制品理化指标第21-22页
        2.3.2 六种牡蛎干制品色泽参数测定结果第22页
        2.3.3 六种产品硬度和弹性测定第22-23页
        2.3.4 六种产品复水率第23-24页
        2.3.5 六种产品感官评价第24页
        2.3.6 牡蛎干感官评定指标与仪器测定指标相关性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牡蛎品质的影响第26-38页
    3.1 前言第26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3.2.1 材料第26页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6-27页
    3.3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3.1 牡蛎干燥试验工艺流程第27页
        3.3.2 原料预处理第27页
        3.3.3 干燥方法第27页
        3.3.4 品质指标测定第27-29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9-36页
        3.4.1 不同干燥方式对色泽的影响第29-30页
        3.4.2 不同干燥方式对牡蛎硬度、弹性影响第30-31页
        3.4.3 不同干燥方式对复水率、收缩率影响第31-32页
        3.4.4 不同干燥方式对理化品质的影响第32页
        3.4.5 不同干燥方式对感官品质影响第32-33页
        3.4.6 不同干燥方式对干燥能耗的影响第33-34页
        3.4.7 不同干燥方式对牡蛎干气味影响第34-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牡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及其优化第38-51页
    4.1 前言第38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4.2.1 材料第38页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8-39页
    4.3 实验方法第39-41页
        4.3.1 干燥流程第39页
        4.3.2 干燥方法第39页
        4.3.3 单因素试验第39-40页
        4.3.4 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第40页
        4.3.5 牡蛎干品质综合评价即规范化综合得分的确定第40-41页
        4.3.6 指标测定及方法第41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1-49页
        4.4.1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41-43页
        4.4.2 响应面分析法对牡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第43-49页
    4.5 讨论第49-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牡蛎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数学模型研究第51-62页
    5.1 前言第51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51页
        5.2.1 实验原料第51页
        5.2.2 仪器与设备第51页
    5.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5.3.1 原料预处理第51页
        5.3.2 热风干燥第51-52页
        5.3.3 微波干燥第52页
        5.3.4 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第52页
        5.3.5 试验指标及测定方法第52-53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3-61页
        5.4.1 牡蛎热风干燥特性分析第53-54页
        5.4.2 牡蛎微波干燥特性分析第54-56页
        5.4.3 干燥曲线数学模型建立第56-58页
        5.4.4 干燥模型常数确定第58-59页
        5.4.5 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模型的确定第59-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水分活度降低剂处理对牡蛎干品质影响第62-71页
    6.1 前言第62页
    6.2 实验材料第62页
        6.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62页
        6.2.2 仪器设备第62页
    6.3 实验方法第62-63页
        6.3.1 试验丙三醇、海藻糖添加量的确定第63页
        6.3.2 丙三醇、海藻糖添加处理方式第63页
        6.3.3 丙三醇、海藻复配作用正交试验设计第63页
        6.3.4 指标测定第63页
    6.4 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6.4.1 丙三醇、海藻糖不同添加量对牡蛎干水分活度的影响第63-64页
        6.4.2 丙三醇、海藻糖不同添加量对牡蛎干色泽的影响第64-65页
        6.4.3 丙三醇、海藻糖不同添加量对硬度、弹性的影响第65-67页
        6.4.4 丙三醇、海藻糖不同添加量对复水率的影响第67页
        6.4.5 丙三醇、海藻糖复合作用对牡蛎干品质影响第67-69页
    6.5 讨论第69-70页
    6.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七章 结论第71-73页
    7.1 结论第71-72页
    7.2 创新点第72页
    7.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烟草包装机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