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疑问句的本体研究 | 第8页 |
1.2.2 疑问句的对比分析研究 | 第8-9页 |
1.2.3 疑问句的习得研究及偏误分析 | 第9-10页 |
1.3 理论依据 | 第10-12页 |
1.3.1 对比分析 | 第10-11页 |
1.3.2 偏误分析 | 第11页 |
1.3.3 中介语理论 | 第11-12页 |
第2章 汉语与西班牙语疑问句对比分析 | 第12-25页 |
2.1 汉语与西语是非问对比 | 第12-16页 |
2.1.1 语序 | 第12-13页 |
2.1.2 语气词 | 第13-14页 |
2.1.3 语调 | 第14-15页 |
2.1.4 答语 | 第15-16页 |
2.2 汉语与西语特指问对比 | 第16-20页 |
2.2.1 语序 | 第17-18页 |
2.2.2 语气词 | 第18页 |
2.2.3 语调 | 第18-19页 |
2.2.4 答语 | 第19-20页 |
2.3 汉语与西语选择问对比 | 第20-22页 |
2.3.1 连接词 | 第20-21页 |
2.3.2 语气词 | 第21页 |
2.3.3 语调 | 第21页 |
2.3.4 答语 | 第21-22页 |
2.4 汉语正反问句与西语相应语法项目对比 | 第22-23页 |
2.4.1 语气词 | 第22页 |
2.4.2 语调 | 第22-23页 |
2.4.3 答语 | 第23页 |
2.5 古巴学生学习汉语疑问句难点预测 | 第23-25页 |
第3章 古巴学生习得汉语疑问句偏误分析 | 第25-39页 |
3.1 测试对象及方法 | 第25页 |
3.2 偏误类型分析 | 第25-37页 |
3.2.1 是非问的偏误 | 第25-27页 |
3.2.2 特指问的偏误 | 第27-33页 |
3.2.3 选择问的偏误 | 第33-35页 |
3.2.4 正反问的偏误 | 第35-37页 |
3.3 偏误综合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1 母语负迁移 | 第39-40页 |
4.2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第40-41页 |
4.3 教材与教学的欠缺 | 第41-42页 |
4.4 学习态度、动机及环境影响 | 第42-43页 |
第5章 关于习得汉语疑问句的相关建议 | 第43-45页 |
5.1 教材编写建议 | 第43页 |
5.2 课堂教学建议 | 第43-45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5-46页 |
6.1 古巴学生疑问句偏误的总结和思考 | 第45页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49-54页 |
附录 编写对话题目设计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