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鸡精调味品及其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1.2 鸡精调味品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食品风味特征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1 GC-MS在风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2 GC-O在特征风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3.3 人工感官评价在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3.4 电子感官在风味分析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2章 鸡精调味品香气特征研究 | 第17-31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2.3.1 人工感官评价方法 | 第17-18页 |
2.3.2 GC-MS鉴定鸡精调味品中挥发性香气成分 | 第18页 |
2.3.3 GC-O鉴定鸡精调味品中特征风味物质 | 第18页 |
2.3.4 电子鼻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3.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19-29页 |
2.4.1 人工感官评价结果 | 第19页 |
2.4.2 GC-MS对鸡精调味品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检测 | 第19-24页 |
2.4.3 OSME法对鸡精调味品中特征风味物质的检测 | 第24-25页 |
2.4.4 电子鼻分析鸡精调味品的风味轮廓 | 第25-26页 |
2.4.5 电子鼻分析鸡精调味品的香气差异 | 第26-28页 |
2.4.6 感官属性与风味物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鸡精调味品味觉特征研究 | 第31-49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3.3.1 呈味物质的检测方法 | 第32-34页 |
3.3.2 人工感官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3.3 电子舌对味觉基准物质的研究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3.4 电子舌对鸡精调味品的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3.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7页 |
3.4.1 鸡精调味品中成呈味物质含量 | 第36-38页 |
3.4.2 人工感官评价结果 | 第38-40页 |
3.4.3 电子舌对味觉基准物质的响应研究 | 第40-44页 |
3.4.4 电子舌分析鸡精调味品的风味轮廓 | 第44页 |
3.4.5 电子舌分析鸡精调味品的味觉差异 | 第44-46页 |
3.4.6 理化指标与电子舌传感器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糖对鸡精调味品风味特征的影响研究 | 第49-56页 |
4.1 概述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4.3.1 人工感官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4.3.2 GC-MS鉴定鸡精调味品中特征风味物质含量 | 第50页 |
4.3.3 电子舌对不同配方鸡精调味品的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3.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 第50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4.4.1 人工感官评价对鸡精调味品香气风味轮廓 | 第50页 |
4.4.2 GC-MS鉴定鸡精调味品中特征风味物质含量 | 第50-51页 |
4.4.3 人工感官评价对鸡精调味品滋味特征分析 | 第51-53页 |
4.4.4 电子舌对不同配方鸡精调味品的响应研究 | 第53-54页 |
4.4.5 感官属性与电子舌传感器的相关性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