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方法思路 | 第10-17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偏正名词及构词语素在《等级划分》和《博雅汉语》的计量分析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偏正名词及构词语素在《等级划分》中的计量分析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偏正名词及构词语素在《博雅汉语》中的计量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偏正名词及构词语素在《等级划分》与《博雅汉语》中的计量比较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博雅汉语》中偏正名词的收录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偏正名词词义和语素义方面的研究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偏正名词词义的理性义和语素的理性义关系分析 | 第25-32页 |
一、融合关系 | 第26页 |
二、综合关系 | 第26-30页 |
三、组合关系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偏正名词词义的色彩义和语素的色彩义关系分析 | 第32-33页 |
一、色彩义渗透于词汇意义中 | 第32页 |
二、色彩义附加于词汇意义之上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偏正名词词义的语法义和语素的语法义关系分析 | 第33-35页 |
一、偏语素十名词性语素 | 第33-34页 |
二、偏语素十非名词性语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语素本位对偏正名词的教材收录以及教学的启示 | 第35-40页 |
第一节 语素本位对教材收录偏正名词的启示 | 第35页 |
第二节 语素本位对偏正名词的教学启示 | 第35-40页 |
一、针对偏正名词理性义的教学启示 | 第35-37页 |
二、针对偏正名词色彩义的教学启示 | 第37-38页 |
三、针对偏正名词语法义的教学启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