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

东北评剧名家筱俊亭唱腔特色探微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前言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第一节 评剧及评剧音乐第10-13页
 第二节 评剧音乐 DNA第13-16页
 第三节 筱派唱腔的基因特征第16-17页
第二章 传统戏唱腔第17-37页
 第一节 主体腔第17-26页
  一、 上句第19-23页
  二、 下句第23-26页
 第二节 起板腔第26-28页
  一、 带板第26页
  二、 搭调第26-28页
 第三节 落板句第28-37页
  一、 甩腔第28-31页
  二、 扣板第31-32页
  三、 溜板第32-33页
  四、 锁板第33-34页
  五、 哭迷子第34-37页
第三章 新编历史剧唱腔第37-53页
 第一节 主体腔第37-45页
  一、 上句第37-42页
  二、 下句第42-45页
 第二节 起板腔第45-47页
  一、 搭调第45-46页
  二、 尖板第46页
  三、 导板第46-47页
 第三节 落板句第47-53页
  一、 甩腔第47-50页
  二、 扣板第50-51页
  三、 溜板第51页
  四、 锁板第51页
  五、 哭迷子第51-53页
第四章 现代戏唱腔第53-70页
 第一节 主体腔第53-63页
  一、 上句第53-59页
  二、 下句第59-63页
 第二节 起板腔第63-65页
  一、 搭调第64页
  二、 带板第64-65页
 第三节 落板句第65-70页
  一、 甩腔第65-66页
  二、 扣板第66页
  三、 溜板第66-67页
  四、 哭迷子第67-70页
第五章 独树一帜的老旦唱腔第70-81页
 第一节 传统“老旦唱腔”第70-73页
 第二节 筱派老旦唱腔第73-81页
  一、 老旦正调唱腔第73-78页
  二、 老旦反调唱腔第78-81页
结论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瓦格纳歌剧序曲中的音高组织关系
下一篇:普契尼歌剧中不同类型女高音的演唱风格研究--以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图兰朵》中咪咪和图兰朵的唱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