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常香玉声腔艺术特征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 常香玉声腔艺术的形成 | 第9-13页 |
| (一) 豫剧声腔艺术简介 | 第9-10页 |
| 1. 两大声腔体系 | 第9页 |
| 2. 豫剧“五大名旦” | 第9-10页 |
| (二) 常香玉声腔艺术形成 | 第10-13页 |
| 1. 常香玉声腔艺术孕育期 | 第10-11页 |
| 2. 常香玉声腔艺术成熟期 | 第11页 |
| 3. 常香玉声腔艺术发展期 | 第11-13页 |
| 二、 常香玉的声腔艺术特征 | 第13-25页 |
| (一) 常香玉的声腔特点 | 第13-21页 |
| 1. 吐字 | 第13-15页 |
| 2. 真假声混合唱法 | 第15-17页 |
| 3. 丰富行腔方法 | 第17-21页 |
| (二) 常香玉声腔的审美特征 | 第21-25页 |
| 1. 质朴孕育通俗美 | 第21-22页 |
| 2. 激情勃发的阳刚美 | 第22-23页 |
| 3. 兼容并蓄的新颖美 | 第23-25页 |
| 三、 常派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 第25-40页 |
| (一) 常派在民族声乐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25-26页 |
| (二) 常派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 第26-40页 |
| 1.吐字声调与旋律的关系 | 第26-28页 |
| 2.真假声混合唱法 | 第28-31页 |
| 3、 润腔方法的运用 | 第31-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后记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