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热链球菌CGMCC1.1864所产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细菌素的定义 | 第9-10页 |
·乳酸菌细菌素定义 | 第10页 |
·乳酸菌细菌素的理化特性与分类 | 第10-11页 |
·乳酸菌细菌素的作用方式 | 第11-12页 |
·乳酸菌细菌素的蛋白质结构 | 第12页 |
·乳酸菌细菌素提取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细菌素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细菌素效价分析 | 第14页 |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 第14-15页 |
·乳酸菌细菌素用于提高食物安全性的方式 | 第15-19页 |
·细菌素制剂作为配料 | 第15-16页 |
·产细菌素培养物 | 第16-17页 |
·细菌素与其他防腐方法联合使用 | 第17-19页 |
·乳酸菌细菌素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材料 | 第21-24页 |
·菌种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相关溶液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0页 |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初步筛选 | 第24页 |
·产广谱细菌素菌株的确定 | 第24-25页 |
·细菌素的产生与菌体的生长关系 | 第25页 |
·细菌素的提取 | 第25-26页 |
·优化细菌素提取工艺 | 第26页 |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26-27页 |
·细菌素分子量测定 | 第27-28页 |
·细菌素抑菌活性分析 | 第28-29页 |
·细菌素抑菌谱的测定 | 第29页 |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菌素的形态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9页 |
·产广谱细菌素菌株的初步筛选 | 第30页 |
·产广谱细菌素菌株的确定 | 第30-32页 |
·排除有机酸的影响 | 第30-31页 |
·排除过氧化氢的影响 | 第31页 |
·抑菌物质本质的初步确定 | 第31-32页 |
·嗜热链球菌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32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2-34页 |
·乙醇沉淀法提取ST9 | 第33页 |
·pH吸附释放法提取嗜热链球菌素 | 第33-34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提纯条件的优化 | 第34-43页 |
·pH吸附释放法提取ST9条件的优化 | 第34-35页 |
·粗提液凝胶层析条件的确定 | 第35-39页 |
·活性组分的凝胶层析 | 第39-42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的得率分析 | 第42-43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分子量的测定 | 第43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的理化特性 | 第43-45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的热稳定性 | 第43-44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对pH值的稳定性 | 第44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对α-淀粉酶的敏感性 | 第44-45页 |
·嗜热链球菌素ST9的抑菌谱 | 第45-46页 |
·嗜热链球菌素表面形态分析 | 第46-49页 |
4 结论 | 第49-50页 |
5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