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 甘薯淀粉概述 | 第13页 |
2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概述 | 第13-19页 |
·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 第13-17页 |
·交联酯化改性淀粉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3 抗性淀粉(RS4)及慢消化淀粉(SDS)的概述 | 第19-24页 |
·淀粉的分类 | 第19-20页 |
·抗性淀粉及慢性消化淀粉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20-22页 |
·抗性淀粉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20-21页 |
·慢性消化淀粉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21-22页 |
·SDS和RS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SDS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RS_4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4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4页 |
5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6-41页 |
1 引言 | 第26页 |
2 材料 | 第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制备 | 第26-27页 |
·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交联淀粉中结合磷含量的测定及计算—磷钼蓝法 | 第27页 |
·酯化淀粉取代度(DS)的测定 | 第27-28页 |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 第28页 |
·交联反应试验 | 第28-29页 |
·交联淀粉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 第28页 |
·交联淀粉制备的正交优化试验 | 第28-29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反应试验 | 第29-30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单因素试验 | 第29页 |
·辛烯基琥珀酸酯化的响应面试验 | 第29-30页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含磷量标准曲线 | 第30页 |
·各因素对交联淀粉制备的影响 | 第30-33页 |
·pH对结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温度对结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反应时间对结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STMP添加量对结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页 |
·各因素对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制备的影响 | 第33-36页 |
·淀粉乳浓度对酯化DS的影响 | 第33-34页 |
·pH值对酯化DS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温度对酯化DS的影响 | 第35页 |
·反应时间对酯化DS的影响 | 第35-36页 |
·响应面优化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制备工艺 | 第36-40页 |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其取代度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回归模型与方差分析 | 第37-38页 |
·交联酯化甘薯淀粉取代度的响应面分析 | 第38-4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 第41-54页 |
1 引言 | 第41页 |
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41-42页 |
·实验设备 | 第42页 |
3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制备 | 第42-43页 |
·单一变性甘薯淀粉的制备 | 第42页 |
·交联酯化复合变性甘薯淀粉的制备 | 第42-43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 第43-45页 |
·交联酯化淀粉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淀粉糊化特性的研究 | 第43页 |
·透明度的测定 | 第43页 |
·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凝沉性的测定 | 第44页 |
·膨胀度和溶解度的测定 | 第44页 |
·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44页 |
·淀粉消化性质的测定 | 第44-45页 |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不同反应条件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制备结果 | 第45-46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性质研究 | 第46-52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糊化特性的研究 | 第47-48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透明度的研究 | 第48-49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冻融稳定性的研究 | 第49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凝沉性的研究 | 第49-50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膨胀度及溶解度的研究 | 第50-51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乳化性的研究 | 第51-52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消化性质的测定 | 第5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甘薯淀粉酯及其复合膳食纤维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功能研究 | 第54-69页 |
1 引言 | 第54页 |
2 材料与设备 | 第54-5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55页 |
·实验动物 | 第5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5-57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毒理学研究 | 第55-56页 |
·急性毒性试验 | 第55页 |
·30d短期喂养试验 | 第55-56页 |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及复配物降血脂功能研究 | 第56-57页 |
·高脂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56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 | 第56-57页 |
·实验材料取样及指标检测 | 第5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7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CLOSA-SPS毒理学研究 | 第57-61页 |
·CLOSA-SPS对大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57-58页 |
·30d短期喂养试验结果 | 第58-61页 |
·CLOSA-SPS及其复配物对高血脂大鼠降血脂功能的影响 | 第61-67页 |
·CLOSA-SPS及复配物对高血脂大鼠体质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CLOSA-SPS及复配物对大鼠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62-63页 |
·CLOSA-SPS及复配物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63-64页 |
·CLOSA-SPS及复配物对大鼠肝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64-6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1 结论 | 第69-70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