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略缩语注释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4页 |
1.1 木通科植物概述 | 第13-18页 |
1.1.1 五叶木通简介 | 第13-14页 |
1.1.2 三叶木通简介 | 第14页 |
1.1.3 白木通简介 | 第14-15页 |
1.1.4 木通科植物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1.5 白木通籽蛋白成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 高压微射流改性蛋白的研究 | 第18-19页 |
1.2.1 简介 | 第18页 |
1.2.2 高压微射流对蛋白影响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酸法脱酰胺改性蛋白的研究 | 第19-22页 |
1.3.1 简介 | 第19页 |
1.3.2 酸法脱酰胺反应机制 | 第19-21页 |
1.3.3 酸法脱酰胺改性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22-23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木通籽的营养成分分析 | 第24-35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2.1 材料 | 第24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3.1 水分的测定 | 第25页 |
2.3.2 灰分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3.4 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3.5 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2.3.6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26页 |
2.3.7 矿物元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4.1 水分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7-28页 |
2.4.2 灰分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8页 |
2.4.3 粗蛋白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2.4.4 粗脂肪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2.4.5 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30-31页 |
2.4.6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31-32页 |
2.4.7 矿物元素组成及含量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白木通籽分离蛋白的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 | 第35-4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3.2.1 材料 | 第35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3.3.1 白木通籽脱脂粉末的制备 | 第36页 |
3.3.2 白木通籽分离蛋白(API)的制备 | 第36页 |
3.3.3 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 | 第36-37页 |
3.3.4 粒度的测定 | 第37页 |
3.3.5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 | 第37页 |
3.3.6 溶解性的测定 | 第37页 |
3.3.7 巯基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3.3.8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8页 |
3.3.9 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5页 |
3.4.1 高压微射流对白木通籽分离蛋白粒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2 SDS-PAGE分析 | 第39-40页 |
3.4.3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API溶解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4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API巯基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5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 第42-43页 |
3.4.6 高压微射流处理对API流变性质的影响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酸法脱酰胺对白木通籽谷蛋白结构的影响 | 第47-57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47-48页 |
4.2.1 材料 | 第47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7-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4.3.1 白木通籽谷蛋白的提取 | 第48页 |
4.3.2 酸法脱酰胺处理 | 第48页 |
4.3.3 脱酰胺度的测定 | 第48-49页 |
4.3.4 水解度的测定 | 第49页 |
4.3.5 SDS-PAGE分析 | 第49页 |
4.3.6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9页 |
4.3.7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分析 | 第49-50页 |
4.3.8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 第50-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4.4.1 脱酰胺谷蛋白的脱酰胺度及水解度 | 第51页 |
4.4.2 脱酰胺处理对谷蛋白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3 表面疏水性 | 第52-53页 |
4.4.4 SDS-PAGE分析 | 第53-54页 |
4.4.5 FTIR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酸法脱酰胺对白木通籽谷蛋白功能和流变性质的影响 | 第57-68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5.2.1 材料 | 第57页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7-5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5.3.1 溶解性 | 第58页 |
5.3.2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58页 |
5.3.3 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 | 第58-59页 |
5.3.4 流变性质的测定 | 第59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5.4.1 脱酰胺处理对谷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2 脱酰胺处理对谷蛋白乳化性质的影响 | 第60-62页 |
5.4.3 脱酰胺谷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62-64页 |
5.4.4 脱酰胺处理对谷蛋白流变性质的影响 | 第64-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