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茶叶加工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沾染规律 | 第12-14页 |
1.3 茶叶元素的风险评估 | 第14页 |
1.4 农产品中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4.1 传统检测技术 | 第14-18页 |
1.4.2 快速检测技术 | 第18-20页 |
1.5 纳米金可视化检测金属元素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5.1 纳米金颗粒的制备 | 第21-22页 |
1.5.2 纳米金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应用于金属元素可视化检测的研究进展 | 第22-30页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30-31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第二章 铁、铜、铬、镍和锰在CTC红碎茶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2-39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32-33页 |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3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2.3.1 Fe在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5-36页 |
2.3.2 Cu在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6页 |
2.3.3 Cr在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6-37页 |
2.3.4 Ni在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7页 |
2.3.5 Mn在加工过程中的沾染规律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CTC红碎茶中元素的浸出规律及其风险评估 | 第39-4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2.1 样品采集 | 第39页 |
3.2.2 试剂与仪器 | 第39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3.3.1 浸出率规律 | 第41-43页 |
3.3.2 风险评估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功能化纳米金可视化快速检测铬的价态和总量 | 第45-62页 |
4.1 前言 | 第4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45-46页 |
4.2.2 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8-61页 |
4.3.1 纳米金可视化检测Cr的原理 | 第48页 |
4.3.2 还原剂与功能基团的筛选 | 第48-52页 |
4.3.3 检测条件优化 | 第52-54页 |
4.3.4 检测性能研究 | 第54-59页 |
4.3.5 实际样品检测 | 第59-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明确了CTC红碎茶加工过程中Fe,Cu,Cr,Ni 和 Mn 的沾染规律 | 第62页 |
5.2 阐述了冲泡过程中Fe,Cu,Cr,Ni和Mn的浸出规律 | 第62页 |
5.3 开展了对CTC红碎茶中Cu,Cr,Ni和Mn的风险评估 | 第62页 |
5.4 建立了基于功能化纳米金可视化快速检测Cr~(3+),Cr~(6+)和总 Cr的方法 | 第62页 |
5.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