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一、类词缀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类词缀研究 | 第16-17页 |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语偏误研究 | 第17页 |
第三节 类词缀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意义虚化与否 | 第18页 |
二、成词与否 | 第18页 |
三、定位性 | 第18页 |
四、能产性 | 第18-19页 |
五、词义类化 | 第19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留学生类词缀使用情况调查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类词缀使用情况 | 第20-25页 |
第二节 对留学生汉语类词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25-29页 |
一、调查目的、形式与对象 | 第25-26页 |
二、调查结果与相关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留学生类词缀使用情况的偏误归类 | 第29-87页 |
第一节 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类词缀使用情况的偏误归类 | 第29-78页 |
一、偏误归类 | 第29-31页 |
二、类词缀偏误情况具体分析 | 第31-78页 |
第二节、调查问卷中类词缀使用情况的偏误归类 | 第78-85页 |
一、词语偏误归类 | 第78-83页 |
二、句子偏误归类 | 第83-8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四章 留学生类词缀偏误原因分析 | 第87-97页 |
第一节 用法混淆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88-90页 |
一、北京语言大学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用法混淆偏误原因分析 | 第88-89页 |
二、调查问卷中用法混淆偏误原因分析 | 第89-90页 |
第二节 过度类推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90-91页 |
第三节 类词缀缺省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91-93页 |
一、由于对词性认识不清产生的偏误 | 第91-92页 |
二、由于忽略语境中的词语搭配产生的偏误 | 第92页 |
三、由于对语义和用法过度泛化而产生的偏误 | 第92-93页 |
第四节 类词缀混用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93-94页 |
第五节 成分多余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94-96页 |
一、由于对词性认识不清产生的偏误 | 第94-95页 |
二、由于忽略语境中的词语搭配产生的偏误 | 第95-96页 |
三、由于对语义和用法过度泛化而产生的偏误 | 第96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留学生类词缀教学策略 | 第97-105页 |
第一节 对一线教师类词缀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97-99页 |
第二节 留学生类词缀的教学策略 | 第99-104页 |
一、教师方面 | 第99页 |
二、教学内容方面 | 第99-100页 |
三、教学方法方面 | 第100-104页 |
四、留学生方面 | 第10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附录 | 第109-112页 |
附录一 留学生类词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109-111页 |
附录二 一线教师词缀、类词缀教学调查问卷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