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论文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1.6 不足之处 | 第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2.1 语言国际推广机构比较类 | 第13页 |
2.2 媒体舆论关注类 | 第13-14页 |
2.3 文化建设类 | 第14页 |
2.4 跨文化类 | 第14-15页 |
2.5 体制建设类 | 第15页 |
2.6 田野调查类 | 第15-16页 |
3. 孔子学院十年回顾 | 第16-22页 |
3.1 孔子学院内部建设 | 第16-20页 |
3.1.1 孔子学院数量及分布 | 第17页 |
3.1.2 孔子学院师资、学生与课程 | 第17-18页 |
3.1.3 对外汉语书籍汇编与教材投放状况 | 第18-19页 |
3.1.4 汉语水平考试与网络孔子学院建设 | 第19页 |
3.1.5 投入资金 | 第19-20页 |
3.2 孔子学院对外交流 | 第20-22页 |
3.2.1 海内外文化活动 | 第21页 |
3.2.2 孔子学院奖学金 | 第21-22页 |
4. 孔子学院管理问题分析 | 第22-31页 |
4.1 全球关闭的孔子学院回顾 | 第22-24页 |
4.2 国外语言机构 | 第24-27页 |
4.2.1 法语联盟(Alliance Francaise) | 第24-25页 |
4.2.2 英国文化委员会(The British Council) | 第25页 |
4.2.3 德国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 | 第25-26页 |
4.2.4 韩国世宗学堂((?)) | 第26-27页 |
4.3 孔子学院与其他语言推广机构在管理方面的比较 | 第27-31页 |
4.3.1 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4.3.2 管理方式 | 第28页 |
4.3.3 管理人员 | 第28-29页 |
4.3.4 总结 | 第29-31页 |
5. 孔子学院的SWOT分析与管理问题研究 | 第31-37页 |
5.1 SWOT分析法 | 第31页 |
5.2 孔子学院的内部条件 | 第31-33页 |
5.2.1 孔子学院的内部优势(S) | 第31-32页 |
5.2.1.1 学院数量 | 第32页 |
5.2.1.2 师资数量与质量 | 第32页 |
5.2.1.3 资金投入 | 第32页 |
5.2.1.4 硬件设备设施 | 第32页 |
5.2.2 孔子学院的内部劣势(W) | 第32-33页 |
5.2.2.1 发展历史 | 第32页 |
5.2.2.2 孔子学院质量 | 第32-33页 |
5.2.2.3 孔子学院管理者 | 第33页 |
5.2.2.4 学院组织机构 | 第33页 |
5.3 孔子学院的外部条件 | 第33-34页 |
5.3.1 孔子学院的外部机遇(O) | 第33页 |
5.3.1.1 国际大环境 | 第33页 |
5.3.1.2 与孔子学院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 第33页 |
5.3.2 孔子学院的外部威胁(T) | 第33-34页 |
5.3.2.1 法律冲突 | 第34页 |
5.3.2.2 各国语言保护政策 | 第34页 |
5.4 孔子学院管理策略建议:“一变三增” | 第34-37页 |
5.4.1 “一变”:逐步转变办学模式,转换办学思想 | 第34-35页 |
5.4.2 “一增”:增加监察与评估机构建设,实现孔院办事透明化 | 第35-36页 |
5.4.3 “二增”:增加公关舆论职能机构建设,树立孔院良好形象 | 第36页 |
5.4.4 “三增”:增加入事机构建设,激发管理层活力 | 第36-37页 |
6. 总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