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缘由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第三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路线和材料来源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材料来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缅甸果敢华人社会文化概况及华文教育现状 | 第14-54页 |
第一节 缅甸果敢概况 | 第14-16页 |
一、果敢地理位置及历史沿袭 | 第14-15页 |
二、果敢人文地理和社会情况 | 第15页 |
三、文化习俗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缅甸果敢华文教育现状 | 第16-54页 |
一、杨龙寨——果杨小学 | 第17-19页 |
二、老街市——果敢中小学 | 第19-25页 |
三、石园子——石园子中小学 | 第25-27页 |
四、清水河——清水河中小学 | 第27-30页 |
五、楂子树——启明小学 | 第30-35页 |
六、田坝寨——缅华小学 | 第35-37页 |
七、老董沟——果伟小学 | 第37-39页 |
八、老董沟——东民小学 | 第39-41页 |
九、白坟村——新立小学 | 第41-43页 |
十、草坝寨——民建小学 | 第43-45页 |
十一、大石缸坝——组成小学 | 第45-47页 |
十二、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第三章 果敢华人语言使用现状个案调查 | 第54-85页 |
第一节 果敢十一个村落语言使用状况个案调查 | 第54-82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55页 |
二、村民语言使用一览表 | 第55-75页 |
三、华裔村民家庭内部语言使用调查 | 第75-77页 |
四、华裔村民在不同场合下语言使用调查 | 第77-79页 |
五、华裔村民语言使用态度调查 | 第79-82页 |
第二节 果敢华裔青少年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 第82-8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82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82-85页 |
三、小结 | 第85页 |
第四章 果敢华人兼用缅甸语的状况及成因 | 第85-95页 |
第一节 果敢华人兼用缅甸语的过程及状况 | 第85-93页 |
一、华裔兼用缅甸语的双语现状 | 第85-87页 |
二、华裔使用缅甸语的不同类型 | 第87页 |
三、果敢汉语—缅甸语双语类型的基本特点 | 第87-93页 |
第二节 兼用缅甸语的成因 | 第93-95页 |
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果敢华裔兼用缅甸语的重要原因 | 第93-94页 |
二、缅甸语教育的发展是兼用缅甸语的重要保障 | 第94-95页 |
三、包容开放的语言态度是华裔兼用缅甸语的心理保证 | 第95页 |
四、民族和谐、证据稳定是兼用缅甸语的有利因素 | 第95页 |
第五章 在果敢进行华文教育的相应策略 | 第95-99页 |
第一节 果敢华文教育的现状 | 第95-97页 |
一、果敢华文教育的师资问题 | 第96页 |
二、果敢华文教育的教材问题 | 第96-97页 |
三、果敢华文教育的资金问题 | 第97页 |
四、果敢华文教育缺乏全区统筹 | 第97页 |
第二节 在果敢地区开展华文教育的相应对策 | 第97-99页 |
一、提高教师素质 | 第98页 |
二、改善教材 | 第98-99页 |
三、全区统筹 | 第9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99-102页 |
第一节 果敢华裔语言使用现状小结 | 第99-101页 |
一、果敢华裔稳定使用汉语 | 第99-100页 |
二、华裔兼用缅甸语已经形成一种强烈的趋势 | 第100页 |
三、华裔青少年的汉语水平持续不变 | 第100页 |
四、对境外的语言现状调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00-101页 |
第二节 果敢华文教育现状和趋势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附录 | 第104-137页 |
附录一:个案调查 | 第104-115页 |
附录二:调查日志 | 第115-120页 |
附录三: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第120-129页 |
附录四:调查照片 | 第129-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