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1-14页 |
一、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面临危机 | 第11-12页 |
二、 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现状不容乐观,民族文化亟待关注 | 第12-13页 |
三、 学校教育应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责任 | 第13页 |
四、 参与导师课题,为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一、 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 | 第16-17页 |
二、 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 关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研究 | 第18-21页 |
四、 关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其他研究 | 第21-22页 |
五、 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22-24页 |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8页 |
一、 文化 | 第24-25页 |
二、 民族文化 | 第25-26页 |
三、 民族文化传承 | 第26-27页 |
四、 贫困农村地区 | 第27-28页 |
第五节 研究过程及方法 | 第28-32页 |
一、 研究过程 | 第28-2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第二章 贫困农村地区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 | 第32-40页 |
第一节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 第32-36页 |
一、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 第32-35页 |
二、 文化是教育的母体,影响教育的方方面面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民族文化传承概况 | 第40-64页 |
第一节 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41-48页 |
一、 家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 | 第41-45页 |
二、 家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逐渐弱化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社区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48-54页 |
一、 社区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 第48-51页 |
二、 社区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功能衰微 | 第51-54页 |
第三节 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54-64页 |
一、 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 | 第54-55页 |
二、 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基本模式 | 第55-64页 |
第四章 云南省临翔区忙畔街道依托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探索 | 第64-79页 |
第一节 忙畔街道概况 | 第64-70页 |
一、 地理概况 | 第64页 |
二、 教育概况 | 第64-65页 |
三、 民族文化概况 | 第65-70页 |
第二节 忙畔街道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70-79页 |
一、 引进项目,唤醒师生文化自觉意识 | 第70-73页 |
二、 寻找资源,让优秀民族文化浸润校园 | 第73-77页 |
三、 回归社区,创新民族文化传承路径 | 第77-79页 |
第五章 云南省新平县建兴乡依托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探索 | 第79-94页 |
第一节 建兴乡概况 | 第79-84页 |
一、 地理概况 | 第79页 |
二、 教育概况 | 第79-81页 |
三、 民族文化概况 | 第81-84页 |
第二节 建兴乡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84-94页 |
一、 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让优秀民族文化扎根学校 | 第85-88页 |
二、 组建民族文化工作小组,搜集民族文化资源,编制校本教材 | 第88-89页 |
三、 发挥教师主动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 | 第89-91页 |
四、 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 第91-92页 |
五、 利用社区资源,扩大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力 | 第92-94页 |
第六章 云南省寻甸县甸沙乡依托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践探索 | 第94-106页 |
第一节 甸沙乡概况 | 第94-97页 |
一、 地理概况 | 第94页 |
二、 教育概况 | 第94-95页 |
三、 民族文化概况 | 第95-97页 |
第二节 甸沙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 第97-106页 |
一、 以重大节日为平台,开展民族文化活动 | 第98页 |
二、 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渗透民族文化 | 第98-99页 |
三、 组建彝族、苗族合唱团,传承民族文化 | 第99-100页 |
四、 创建民族文化墙,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 第100-101页 |
五、 联合社区力量,编织民族文化传承网 | 第101-106页 |
第七章 云南省三个乡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及成效 | 第106-119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三个乡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特色 | 第106-111页 |
一、 重视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 第106-107页 |
二、 重视文化环境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 第107-108页 |
三、 重视中心学校对其他学校的示范引导作用 | 第108-110页 |
四、 重视发挥社区、家庭对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的辅助作用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三个乡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成效 | 第111-119页 |
一、 师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 | 第111-113页 |
二、 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 第113页 |
三、 师生能力全面提升 | 第113-117页 |
四、 学校职能发生转变 | 第117-119页 |
第八章 云南省三个乡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19-135页 |
第一节 师资力量薄弱,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开展困难 | 第119-125页 |
一、 师资力量薄弱的表现 | 第119-123页 |
二、 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分析 | 第123-125页 |
第二节 保障体系不健全,民族文化传承流于形式 | 第125-130页 |
一、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保障体系不健全的表现 | 第125-127页 |
二、 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原因分析 | 第127-130页 |
第三节 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力度不够,民族文化推广困难 | 第130-135页 |
一、 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力度不够的表现 | 第130-132页 |
二、 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力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 第132-135页 |
第九章 贫困农村地区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若干思考 | 第135-152页 |
第一节 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校园魅力 | 第135-143页 |
一、 转变领导观念,树立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理念 | 第135-138页 |
二、 校内校外合作,组建民族文化传承专业教师团队 | 第138-139页 |
三、 实施多元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139-141页 |
四、 借助家庭与社区力量,完善民族文化传承机制 | 第141-142页 |
五、 以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学校特色,提升校园魅力 | 第142-143页 |
第二节 民族文化传承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 第143-152页 |
一、 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教师发展 | 第145-147页 |
二、 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147-149页 |
三、 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学校教育变革 | 第149-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7页 |
一、 著作类 | 第152页 |
二、 硕博论文 | 第152-153页 |
三、 期刊论文 | 第153-157页 |
附录 | 第157-167页 |
附录A: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 | 第157-160页 |
附录B: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访谈提纲节选(教师) | 第160-161页 |
附录C: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访谈实录节选 | 第161-163页 |
附录D:调研日志节选 | 第163-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67-168页 |
一、 参与课题研究 | 第167页 |
二、 学术论文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