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1 苦瓜概述 | 第12-18页 |
1.1 苦瓜品种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 苦瓜营养成分分析 | 第13-14页 |
1.3 苦瓜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1 苦瓜多糖 | 第14页 |
1.3.2 苦瓜皂苷 | 第14页 |
1.3.3 苦瓜黄酮 | 第14页 |
1.3.4 苦瓜蛋白 | 第14-15页 |
1.4 苦瓜主要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1 降血糖作用 | 第15页 |
1.4.2 抗氧化作用 | 第15页 |
1.4.3 抗肿瘤作用 | 第15页 |
1.4.4 抑菌作用 | 第15-16页 |
1.5 苦瓜各部位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 现代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1 不同干燥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 第18-19页 |
2.1.1 热风干燥 | 第18页 |
2.1.2 微波干燥 | 第18页 |
2.1.3 真空冷冻干燥 | 第18-19页 |
2.1.4 喷雾干燥 | 第19页 |
2.1.5 远红外干燥 | 第19页 |
2.2 苦瓜干燥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3 苦瓜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 第20页 |
4 双螺杆挤压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4.1 挤压加工原理 | 第21页 |
4.2 螺杆挤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5 代用茶研究进展 | 第22页 |
6 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6.1 题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6.2 整体技术路线 | 第23页 |
6.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苦瓜品种营养成分比较及果实品质灰色关联分析 | 第25-39页 |
前言 | 第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2.1.1 试验原料 | 第25页 |
2.1.2 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1.4 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2.2.1 苦瓜基本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29-32页 |
2.2.2 苦瓜主要功能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32-35页 |
2.2.3 苦瓜茎、叶、果实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35-36页 |
2.2.4 苦瓜果实品质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热风与远红外干燥温度对苦瓜全粉品质的影响 | 第39-49页 |
前言 | 第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9-40页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3.1.3 试验设计 | 第40页 |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40-4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3.2.1 干燥方式对苦瓜失水特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2 干燥方式对苦瓜全粉色泽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干燥方式对苦瓜全粉中Vc含量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4 干燥方式对苦瓜全粉中皂苷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2.5 干燥方式对能耗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双螺杆挤压制备新型苦瓜颗粒茶的工艺研究 | 第49-62页 |
前言 | 第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9页 |
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0-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4.2.1 螺杆挤压参数对苦瓜颗粒茶品质的影响 | 第53-57页 |
4.2.2 响应面法优化苦瓜颗粒茶挤压工艺参数 | 第57-61页 |
4.2.3 不同苦瓜茶品质比较 | 第61页 |
4.3 结论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主要创新点 | 第62-65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63页 |
5.3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