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相关说明 | 第11-16页 |
1.3.1 教材使用对象说明 | 第11-12页 |
1.3.2 衡量标准说明 | 第12-13页 |
1.3.3 教材使用说明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华文课本》《华文习作》编写分析的相关依据 | 第16-20页 |
2.1 与教材相关的原则和理论 | 第16-17页 |
2.1.1 教材编写原则 | 第16-17页 |
2.1.2 教材评估理论 | 第17页 |
2.2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1 缅甸华文教育现状研究 | 第17-18页 |
2.2.2 海外华文教材现状研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华文课本》(缅甸版)的编写分析 | 第20-38页 |
3.1 课文编写分析 | 第21-27页 |
3.1.1 课文题材 | 第22-24页 |
3.1.2 课文体裁 | 第24-25页 |
3.1.3 课文特色 | 第25-27页 |
3.2 词汇编写分析 | 第27-31页 |
3.2.1 生词量分析 | 第28-29页 |
3.2.2 生词等级分析 | 第29-31页 |
3.3 句型编写分析 | 第31-33页 |
3.3.1 句型量及其分布情况分析 | 第31-32页 |
3.3.2 句型等级分析 | 第32-33页 |
3.4 课后练习编写分析 | 第33-38页 |
第四章 《华文习作》(缅甸版)的编写分析 | 第38-45页 |
4.1 练习题量统计与分析 | 第38-39页 |
4.2 练习题型统计与分析 | 第39-41页 |
4.3 练习内容统计与分析 | 第41-45页 |
第五章 《华文课本》《华文习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 第45-51页 |
5.1 存在的问题 | 第45-49页 |
5.1.1 《华文课本》编写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5.1.2 《华文习作》编写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5.2 延伸性建议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附录一:《华文课本》封页 | 第55-56页 |
附录二:《华文课本》版权页 | 第56-57页 |
附录三:《华文习作》封页 | 第57-58页 |
附录四:《华文习作》版权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