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研究的角度和方法 | 第9-11页 |
第二章 普契尼歌剧创作综述 | 第11-15页 |
一、兼具真实主义与浪漫色彩的歌剧大师 | 第11-13页 |
(一)真实主义对普契尼歌剧的影响 | 第11-12页 |
(二)浪漫主义在普契尼歌剧中的体现 | 第12-13页 |
二、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简介 | 第13-15页 |
(一)现实主义题材 | 第13页 |
(二)悲剧性女性人物题材 | 第13-14页 |
(三)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 | 第14-15页 |
第三章“以爱为生”是普契尼歌剧女主角的典型形象 | 第15-32页 |
一、炽烈之爱的托斯卡 | 第15-19页 |
(一)善妒的托斯卡 | 第15-17页 |
(二)抗争的托斯卡 | 第17-18页 |
(三)悲愤赴死的托斯卡 | 第18-19页 |
二、执着之爱的乔乔桑 | 第19-24页 |
(一)天真的乔乔桑 | 第19-20页 |
(二)忠贞的乔乔桑 | 第20-22页 |
(三)自我毁灭的巧巧桑 | 第22-24页 |
三、质朴之爱的咪咪 | 第24-28页 |
(一)羞涩的咪咪 | 第24-26页 |
(二)顺从的咪咪 | 第26-27页 |
(三)病亡的咪咪 | 第27-28页 |
四、托斯卡、乔乔桑、咪咪的性格比较 | 第28-30页 |
五、普契尼歌剧女性人物塑造方法 | 第30-32页 |
第四章《托斯卡》《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女主角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处理 | 第32-53页 |
一、普契尼歌剧女主角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 第32-36页 |
(一)起句在女高音中、低音区 | 第32-33页 |
(二)高潮由上行旋律堆砌而成 | 第33-34页 |
(三)结尾与乐曲开始相呼应 | 第34-35页 |
(四)宣叙调与咏叹调二者相融 | 第35-36页 |
二、三首女主角咏叹调的演唱处理 | 第36-52页 |
(一)歌剧《托斯卡》女主角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演唱分析 | 第36-40页 |
1.气息与情感的一致性 | 第36-38页 |
2. 音色与情感的一致性 | 第38-39页 |
3. 语言与情感的一致性 | 第39-40页 |
(二)歌剧《蝴蝶夫人》女主角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演唱分析 | 第40-46页 |
1. 丰富的情感变化 | 第40-42页 |
2. 精准的力度控制 | 第42-44页 |
3. 诉说的宣叙性质 | 第44-46页 |
4.准确的语言发音 | 第46页 |
(三)歌剧《波西米亚人》女主角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演唱分析 | 第46-52页 |
1.正确的气息运用 | 第47-48页 |
2. 多变的速度处理 | 第48-51页 |
3.准确的情感处理 | 第51-52页 |
三、演唱普契尼咏叹调的价值与意义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