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UCT | 第8-11页 |
| 缩略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硒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2-25页 |
|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2.硒多糖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硒多糖的来源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硒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纯度鉴定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硒多糖的结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硒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 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碎米荠根的生化组成分析 | 第25-3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 ·碎米荠硒及多糖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 ·碎米荠中矿物元素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碎米荠根中各元素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 第28页 |
| ·酸消化体系的选择 | 第28页 |
| ·消化终点的确定 | 第28-29页 |
| ·消化液用量的确定 | 第29页 |
| ·碎米荠的生化组成 | 第29页 |
| 3 讨论 | 第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碎米荠硒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31-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 ·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双因素交互作用对硒多糖提取率和硒含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碎米荠硒多糖的分级纯化 | 第41-43页 |
| ·电泳 | 第43页 |
| 3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碎米荠硒多糖的结构研究 | 第46-5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 ·碎米荠硒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3页 |
| ·碎米荠硒多糖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53-55页 |
| ·碎米荠硒多糖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55-56页 |
| 3 结论 | 第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碎米荠硒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8-7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4页 |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 ·硒多糖样品中多糖的含量 | 第64页 |
| ·硒多糖的还原能力 | 第64-65页 |
| ·硒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65-66页 |
| ·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 第66-67页 |
| ·硒多糖对小鼠肝匀浆丙二醛(MDA)生成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硒多糖对小鼠肝线粒体丙二醛(MDA)生成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 ·肝线粒体肿胀度的测定 | 第69页 |
| ·硒多糖的体内抗氧化作用 | 第69-70页 |
| 3 结论 | 第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第六章 碎米荠硒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73-8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77页 |
| ·供试动物 | 第73-74页 |
| ·样品 | 第74页 |
| ·试剂和设备 | 第74-75页 |
| ·方法 | 第75-77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77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77-83页 |
| ·CUS-SeP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第77-79页 |
| ·CUS-SeP的细胞免疫功能 | 第79-81页 |
| ·CUS-SeP的体液免疫功能 | 第81-83页 |
| 3 结论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