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零 引言 | 第11-15页 |
·写作缘起及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其他国家留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方法 | 第15页 |
一 实验设计 | 第15-22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实验发音人 | 第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单字调实验测试字表及制定依据 | 第16页 |
·双字调实验测试字表及制定依据 | 第16-17页 |
·实验说明 | 第17页 |
·实验数据的提取及处理 | 第17-22页 |
·基频实验数据的提取 | 第17-18页 |
·基频实验数据的处理 | 第18-19页 |
·声调负载段的确定 | 第19-22页 |
二 中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 | 第22-33页 |
·引言 | 第22页 |
·韩国留学生单字调调型分析 | 第22-26页 |
·阴平调调型分析 | 第23页 |
·阳平调调型分析 | 第23-24页 |
·上声调调型分析 | 第24-25页 |
·去声调调型分析 | 第25页 |
·调型小结与分析讨论 | 第25-26页 |
·韩国留学生单字调的主体分布及调值分析 | 第26-31页 |
·韩国留学生单字调的主体分布 | 第26-28页 |
·阴平调主体分布及调值分析 | 第28-29页 |
·阳平调主体分布及调值分析 | 第29页 |
·上声调主体分布及调值分析 | 第29-30页 |
·去声调主体分布及调值分析 | 第30页 |
·调值小结 | 第30-31页 |
·与北京话单字音声调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北京话单字音声调分布情况 | 第31页 |
·韩国留学生的声调分布情况与北京话声调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韩国留学生单字音声调分布情况小结 | 第32-33页 |
三 中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双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 | 第33-51页 |
·引言 | 第33页 |
·韩国留学生双字调调型分析 | 第33-42页 |
·“阴平+X”声调组合调型分析 | 第36-37页 |
·“阳平+X”声调组合调型分析 | 第37-38页 |
·“上声+X”声调组合调型分析 | 第38-40页 |
·“去声+X”声调组合调型分析 | 第40-41页 |
·调型小结与分析讨论 | 第41-42页 |
·韩国留学生双字调调值统计及偏误分析 | 第42-51页 |
·前位阴平和后位阴平调值统计及偏误分析 | 第43-45页 |
·前位阴平和后位阴平调值统计 | 第43-45页 |
·前位阴平和后位阴平偏误分析 | 第45页 |
·前位阳平和后位阳平调值统计及偏误分析 | 第45-47页 |
·前位阳平和后位阳平调值统计 | 第45-46页 |
·前位阳平和后位阳平偏误分析 | 第46-47页 |
·前位上声和后位上声调值统计及偏误分析 | 第47-49页 |
·前位上声和后位上声调值统计 | 第47-48页 |
·前位上声和后位上声偏误分析 | 第48-49页 |
·前位去声和后位去声调值统计及偏误分析 | 第49-50页 |
·前位去声和后位去声调值统计 | 第49-50页 |
·前位去声和后位去声偏误分析 | 第50页 |
·韩国留学生双字音声调分布情况小结与分析讨论 | 第50-51页 |
四 中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声调偏误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 | 第51-5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偏误原因考察 | 第52-55页 |
·母语的负迁移 | 第52页 |
·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普遍性的体现 | 第52-53页 |
·声调特征点对声调习得的影响 | 第53-54页 |
·汉语声调知识的负迁移 | 第54页 |
·教材部分 | 第54-55页 |
·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的几点建议 | 第55-57页 |
·强调学生的声调意识,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 第55页 |
·明确学生错误的类型,将调域的学习作为重点 | 第55页 |
·引入声调特征点概念,强化声调关键点教学 | 第55-56页 |
·对教材的建议 | 第56页 |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及设备辅助语音教学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注释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