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论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6页
第1章 导言第16-35页
   ·学科建设历程之描述第16-29页
     ·肇始期第18-21页
     ·成长期第21-26页
     ·新时期第26-29页
   ·翻译学“学”之辩:学科、科学、专业第29-30页
   ·对本论文的说明第30-35页
     ·选题的缘起第30-32页
     ·论文标题解析第32-33页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第33-35页
第2章 理论建构:有源之水第35-55页
   ·基本理论第35-45页
     ·性质与对象第35-38页
     ·框架与范围第38-44页
     ·目标与途径第44-45页
   ·应用理论第45-50页
     ·应用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纽带第46-48页
     ·应用理论与学科建设第48-50页
   ·方法论第50-55页
     ·学科方法论第50-52页
     ·具体学科方法及其应用第52-55页
第3章 实务操作:脚下之地第55-78页
   ·翻译教学第55-61页
     ·“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重解第55-57页
     ·翻译教学与学科建设第57-61页
   ·翻译批评第61-66页
     ·翻译批评与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第61-62页
     ·翻译批评与学科建设第62-66页
   ·翻译管理第66-71页
     ·概念与对象第66-67页
     ·翻译管理与学科建设第67-71页
   ·翻译辅助第71-78页
     ·概念与内涵第71-72页
     ·翻译辅助与学科建设第72-78页
第4章 借鉴:他山之石第78-92页
   ·借鉴:相关学科第78-87页
     ·语言学第78-82页
     ·哲学第82-85页
     ·美学第85-86页
     ·其它学科第86-87页
   ·借鉴:国外译学建设第87-92页
     ·西方学科建设第87-90页
     ·借鉴内容和原则第90-92页
第5章 继承:传统之嗣第92-106页
   ·传统译论之界定第92-100页
     ·概念与边界第93-95页
     ·内容与体系第95-98页
     ·优势与问题第98-100页
   ·继承传统与学科建设第100-106页
     ·扬弃论第101-102页
     ·诠释论第102-103页
     ·超越论第103-106页
第6章 学人:建设之魂第106-116页
   ·董秋斯:首倡之功第106-108页
   ·谭载喜:高瞻远瞩第108-110页
   ·杨自俭:高屋建瓴第110-112页
   ·其他学者:众舸争流第112-116页
第7章 结论第116-125页
   ·本研究的内容总结第116-121页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第121-123页
   ·本论文的后续研究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概念结构与概念石化--二语/外语学习石化研究的理论重构
下一篇:题元角色:句法—语义接口研究